〈美對等關稅〉東南亞設廠關稅更高 劉鏡清提解方:台灣擴廠速度快 回台最有利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 402 公布新關稅措施,政院今(4)日召開跨部會「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於會中分析全球供應鏈 5 大趨勢,由於東南亞產地關稅更高,因此部分台商將回台灣生產,或調整供應鏈結構在台組裝,政府將透過優化投資環境、協助業者建立新競爭力,以及激勵創新等中長期方案協助業者,他表示台商短期因應最可行的措施,是回到台灣來生產,因為台灣既有工廠擴廠速度最快。
劉鏡清分析,目前全球有 5 大趨勢,第一是供應鏈重組,他舉例,有些台商本身在台灣、中國、越南等地有工廠,是以這一波對等關稅國家,台灣相較中國、越南等其他生產基地的成本,反而增加較少,是以台商短期因應做法,就是回到台灣來生產,因為台灣既有工廠擴廠速度最快。
第二調整供應鏈結構,讓海外工廠半成品到台灣進行組裝,只要符合原產地的規定,就能用具競爭力的稅負進到美國。劉鏡清指出,要回到台灣的企業不少,台灣主要海外東南亞生產基地,這次的稅負大多高於台灣;有部分企業需要往海外進軍,也剛好實現經濟「日不落」目的,所以也會協助他們針對供應鏈的重組進行輔導與協助。
第三「非紅供應鏈」形成很多新商機,舉例最近美國公布半導體供應鏈「白」名單,讓台灣得到更多訂單,AI 供應鏈的非紅化,讓台灣很多的產業趁機得到很多新訂單,這種非紅供應鏈產生的新效應,國發會希望協助台商確實掌握。
第四是分散市場,劉鏡清表示,國發會希協助台商盡快分散市場,但意味同時要去奪取新市場,會協助其建構能力,開拓新市場,得到更多訂單。他強調,在新的競爭環境下,成本與效率的競爭仍存在,會積極協助台商盡快提升新競爭力。
第五是研發轉型,劉鏡清指出,很多產品生命週期已達成熟程度的廠商,需進行研發、創新與轉型,以開發更多高值化產品,取得更高的市場地位,市場地位越高,競爭力就越強。
劉鏡清指出,將會協助廠商透過上述 5 趨勢的變化,積極提供協助:首先會優化國內投資環境,包括取得土地和機會,如在園區提供租賃優惠,中階人才開放也在研議中;其次,協助廠商創新,積極透過投資來激勵產業創新與發展;另外,也會協助建立新的競爭力,讓既有產業更鞏固。
劉鏡清最後強調,這些措施目的只有一個,創造台灣更多高薪就業機會,給年輕人更好的未來,讓國家更茁壯、更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