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半導體業史上罕見!專家:OpenAI超微用「股權換採購」協議 改寫AI供應鏈規則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半導體業史上罕見!專家:OpenAI超微用「股權換採購」協議 改寫AI供應鏈規則(圖:Shutterstock)
半導體業史上罕見!專家:OpenAI超微用「股權換採購」協議 改寫AI供應鏈規則(圖:Shutterstock)

OpenAI 與超微半導體 (AMD-US) 周一 (6 日) 共同宣布一項重塑 AI 基礎設施格局的合作,前者將採購並部署最多 6GW 的超微 Instinct 系列 GPU,潛在交易額高達 900 億美元,超微則向 OpenAI 發行認股權證,允許後者以每股 0.01 美元購買至多 1.6 億股 AMD 股票。

《華爾街見聞》報導,OpenAI 與超微交易的核心不是傳統硬體買賣,而是首創的「股權換採購」模式,將算力需求與供應商股權深度綁定,瞬間引發產業震動。

根據協議設計,認股權證的歸屬與兩大核心指標掛鉤,分別是首批 1GW 的 MI450 系列 GPU 的部署進度,以及 OpenAI 後續採購量、超微股價表現。

若超微股價未來漲至 600 美元,OpenAI 持有的 1.6 億股價值將達 960 億美元,幾乎涵蓋全部硬體採購成本。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稱雙方合作為「雙贏」,既鎖定了確定性收入,又將股權稀釋風險與業務成長綁定,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則強調,海量算力是釋放 AI 潛力的關鍵,這筆交易解決了供應多元化與資金壓力兩大痛點。

報導指出,OpenAI 與超微合作表面上是採購,實則是深度金融綁定。認股權證本質是「業績股權激勵」,OpenAI 需先完成 GPU 部署、推動超微資料中心業務成長 (進而推高股價),才能兌現股權收益。雙方協議有效期限至 2030 年,未達標部分自動作廢,且 AMD 保留反稀釋條款,避免股權被隨意轉讓。

對超微而言,這是新品 MI450 及 Helios 機架平台的「旗艦驗證」,借助 OpenAI 的用量,向市場證明其非輝達路線的可行性。對 OpenAI 來說,則實現了「自籌資金」,隨著 GPU 部署與超微股價上漲,持有的股權價值增長可直接補貼後續採購,緩解基礎壓力的巨額支出,緩解基礎開支。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這筆交易開創 AI 算力融資的新典範。有別於輝達依賴與微軟、甲骨文的垂直整合,或是英特爾拉政府、資本入股的模式,超微將客戶的「消費行為」轉化為「投資行為」,OpenAI 買的不只是硬體,更是超微的成長紅利。這一模式對資本實力不如巨頭的 AI 公司更具吸引力,有望推動產業從「資本支出競賽」轉向「生態共享」。

但風險同樣顯著,OpenAI 與超微的協議細節未公開股權歸屬時程與技術觸發條件,後續採購量僅為「上限」而非承諾。若 OpenAI 擴張放緩,股權可能永遠無法兌現。

更關鍵的是供應鏈挑戰,交付期間的晶圓代工、HBM 記憶體及電網支持等任何環節中斷都可能延誤。

超微雖已佈局多年供應鏈,但業界普遍的變壓器、電網審批瓶頸仍需跨越。

無論結果如何,這筆 900 億美元的交易已寫下 AI 史的註腳,即:當算力從「成本中心」變為「可金融化的資產」,當客戶從「買家」變成「股東」,AI 基礎設施的競爭,已從硬體參數延伸到商業模式的對決。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