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市值可望邁入兆美元等級 黃仁勳後悔當初沒投資:應該把錢都掏給他們!

近日,輝達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在「Bg2 Pod」雙週對話節目中,與主持人 Brad Gerstner 和 Clark Tang 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涉及與 OpenAI 的價值 1000 億美元的合作以及當前人工智慧(AI)市場的競爭格局。
黃仁勳表示,如今的 AI 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市場已經從簡單的「GPU」演變為複雜且持續進化的「AI 工廠」,這需要處理多樣化的工作負載以及呈指數級增長的推理任務。他預計,如果未來 AI 為全球 GDP 帶來 10 兆美元的增值,那麼背後的 AI 工廠每年的資本支出將需要達到 5 兆美元。
在談到與 OpenAI 的合作時,黃仁勳指出,OpenAI 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兆美元等級的超大規模公司。他表達了對未能早期投資 OpenAI 的遺憾,並表示「應該把所有錢都給他們」。他提到,OpenAI 希望與輝達 (NVDA-US) 建立類似伊隆馬斯克與 X 公司的直接關係,包括直接的工作關係和採購關係。
黃仁勳強調,假設 AI 為全球 GDP 帶來 10 兆美元的增值,而這 10 兆美元的 Token 生成有 50% 的毛利率,那麼其中 5 兆美元需要一個工廠和 AI 基礎設施。因此,這個工廠每年的合理資本支出大約是 5 兆美元。他也指出,未來五年內,AI 驅動收入從 1,000 億美元增加到 1 兆美元的機率幾乎是確定的,現在已接近這一目標。
在討論全球算力短缺的問題時,黃仁勳表示,這並不是因為 GPU 的短缺,而是雲端服務供應商的訂單往往低估了未來需求,導緻輝達長期處於「緊急生產模式」。他指出,目前的 AI 競爭不僅激烈而且困難,主要因為晶圓成本越來越高,這意味著除非進行極限規模的協同設計,否則無法實現顯著增長。
他也提到,Google (GOOGL-US) 在前瞻性方面擁有優勢,早在一切開始之前就啟動了 TPU1。當 TPU 成為大生意後,客戶自有工具將成為主流趨勢。黃仁勳強調,輝達晶片的競爭優勢在於總擁有成本(TCO),其效能或每瓦 token 數是其他晶片的兩倍,客戶可以從資料中心產生兩倍的收入。
黃仁勳認為,每個國家都必須建造主權 AI。他表示,人工智慧不是零和遊戲,想法越多,能夠解決的問題就越多,創造的工作和就業機會就越多。他預測,在接下來的五年裡,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他形像地將 AI 帶來的變化比喻為從煤油燈到電力的轉變,強調 AI 改變了做事方式,具有巨大價值。
黃仁勳的觀點揭示了他對 AI 市場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對未來技術發展的樂觀態度,強調了輝達在全球 AI 生態系統中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