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霸主身兼投資大亨 輝達4.3兆市值背後的布局密碼

據《CNBC》周五 (26 日) 報導,輝達 (NVDA-US) 本周宣布對 OpenAI 投資高達 1000 億美元,這是該晶片大廠有史以來最大手筆投資案,凸顯自 2022 年生成式 AI 浪潮興起後,輝達正加速擴張投資版圖。
在宣布 OpenAI 投資案前一周,輝達才剛承諾對昔日勁敵英特爾 (INTC-US) 注資 50 億美元,同時還宣布投資自駕車新創 Wayve 5 億美元,以及英國雲端業者 Nscale 5 億英鎊 (約 6.68 億美元)。
這波密集投資攻勢顯示,輝達已穩坐矽谷科技圈龍頭寶座,正運用雄厚資金與炙手可熱的 AI 晶片作為籌碼,取得新興 AI 公司股權,同時掌握產業發展脈動。
投資組合急速膨脹
輝達 8 月財報顯示,目前持有 43.3 億美元公開交易股票,投資標的包括 Applied Digital、安謀 (ARM-US)、CoreWeave、Nebius Group、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RXRX-US) 和 WeRide 等公司。截至 7 月底,該公司非公開交易股權證券價值已達 38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18 億美元翻倍成長。
輝達投資組合中多數企業都與其核心業務存在策略關聯,這些公司不是開發晶片相關技術,就是提供晶片租賃服務,或將晶片應用於 AI、企業軟體及機器人領域。
儘管如此,輝達發言人對《CNBC》強調:「我們並不要求被投資公司必須採用輝達技術。」以 OpenAI 合作案為例,輝達僅取得「優先供應商」地位,並非獨家合作夥伴。輝達投資的企業 AI 新創 Cohere 本周便宣布,除了輝達晶片外,也將採用超微 (AMD-US) 晶片。
策略佈局與監管考量
Neuberger Berman 分析師 Jamie Zakalik 指出,輝達營收強勁成長帶動現金流大增,加上併購案面臨嚴格監管環境,投資成為資金運用的理想管道。她認為 OpenAI 投資案是「雙贏局面」,既能消化部分現金,又可在 AI 晶片應用層面擴大影響力。
喬治梅森大學 Mercatus Center 研究員 Alden Abbott 表示,監管當局通常不會對輝達這類「垂直整合」投資案過度關切,但若涉及獨家供應合約則會加強審查。
業界人士認為,這些投資動作也透露輝達潛在併購目標。今年稍早輝達便在參與 CentML 於 2023 年種子輪募資後,直接將該公司納入麾下。據《CNBC》上周報導,輝達先是投資基礎網路設施業者 Enfabrica,隨後斥資 9 億美元延攬該公司執行長並取得技術授權。
目前輝達投資版圖橫跨晶片、生技、機器人及自駕車等多元領域,投資標的包括多家頂尖 AI 模型開發商。該公司也積極布局量子電腦新創,這項新興技術被視為可能為 AI 發展帶來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