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百日執政 未解關稅迷霧 市場不確定性加劇

美國總統川普回鍋執政已滿 100 天,但包括關稅在內的多項重大政策依然未見明確方向,市場籠罩在高度不確定性之中。
自 4 月 2 日「解放日」宣布互惠關稅計畫以來,川普的支持率持續下滑。《紐約時報》民調顯示,關稅政策成為拖累其民意的主要因素,而川普及其幕僚至今在對外溝通上仍出現頻繁矛盾,讓談判進展、降溫路徑,乃至於是否與中國正式對話,均充滿疑問。
川普在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曾自稱已完成「200 個協議」,但僅隔兩天又改口稱在七月截止日前「物理上不可能」完成大量談判。
最新言論更進一步從談成協議轉向強調關稅帶來的稅收優勢,聲稱「我們將會收到大量資金」,暗示未來可能以此推動減稅計畫。
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 (Scott Bessent) 則將這種政策搖擺形容為「博弈理論中的戰略性不確定」,進一步體現川普施政手法中對市場訊息釋放的模糊與反覆。
百日之後,這種不確定性也蔓延至其他領域,包括稅改立法進度遲滯、烏克蘭戰事與加薩地區脆弱停火,皆未有實質突破。儘管川普大量依賴行政命令快速展現行動力,但當涉及國會協調或外交談判時,推進速度顯著放緩。
川普在上任前曾豪言要「以歷史性的速度」解決國內外所有危機,甚至在「解放日」後有幕僚喊出「90 天內達成 90 個協議」的口號。然而至今無任何協議正式簽署,反而多國政府明確表態拒絕川普提出的緊迫時程。
南韓產業副部長 Park Sung-taek 表示直言,在 6 月總統大選前無望達成全面貿易協議;至於與中國的談判,川普僅模糊回應「有一點點進展」,並表示「可能會有一些事情發生」。

國會方面,推動稅改的進展同樣陷入膠著。儘管眾議院議長強生 (Mike Johnson) 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圖恩 (John Thune) 已成功推動一系列程序性表決,但關鍵內容仍遲遲未定。
本週國會結束休會期重返華府,市場期待能有所突破,但截至目前,川普百日最大稅改動作僅是參議院預計表決確認稅務專家 Kenneth Kies 出任財政部助理部長,尚未推進任何實質立法。
總體而言,川普回鍋百日,雖以行政命令快速鋪排政策框架,但核心議題的談判、立法與國際協調皆進展有限,市場面臨的政策不確定性未見消退,反而有加劇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