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正成為世界頭號避稅天堂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週五 (25 日) 撰文指出,川普正迅速將美國變成歷史上最大的避稅天堂。
史迪格里茲寫道,全球公平稅負體系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一系列政策,使美國快速轉變為全球最大避稅天堂,並進一步削弱國際打擊逃稅與資本外逃的合作機制。這場戰略性逆轉,不僅撼動了美國自身的制度根基,也對全球經濟治理秩序構成深遠威脅。
過去二十年間,國際社會致力於打造透明、負責任的全球金融體系。但川普政府選擇逆勢而行。
美國財政部下令撤回參與全球實體擁有權資料交換計畫;退出聯合國《國際稅務合作框架公約》的談判程序;停止執行《海外反腐敗法》,默許海外賄賂與腐敗行為;大幅放寬對加密貨幣平台的監管,縱容匿名交易猖獗。
這一系列行動,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有計劃、有節奏地削弱制度性防線,為全球資本自由流動、不受監管鋪路。
美國的自我孤立行徑,使全球稅務合作出現斷層,也為避稅、洗錢與非法資金流動開啟新通道。
誤判的經濟戰略:關稅與減稅雙重失誤
川普政府推崇關稅作為重建製造業、縮減貿易逆差的主要手段,然而經濟基本理論與歷史經驗皆顯示,關稅成本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且往往加劇通膨。
尤其當時美國剛歷經通膨高峰期,關稅措施無異於火上加油。根據數據,美國對中國關稅加徵期間,進口價格普遍上升,並未有效促進本土製造業回流。
同時,川普對億萬富豪與大企業大幅減稅,削弱了國家儲蓄率,加劇財政赤字。經濟學理論指出,國際收支赤字本質上源於國內儲蓄不足。減稅政策與關稅政策相互抵銷,最終導致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
最富群體減稅無效的實證
數據顯示,自 1980 年代以來,美國多次推行的富人減稅政策並未帶來預期的經濟繁榮。

雷根時代減稅後,經濟成長率短暫回升,但隨即滑落,財政赤字急劇擴大。
川普時期減稅後,GDP 年增率未有結構性提升,失業率變化亦無明顯關聯。
研究指出,富人減稅的最大效果,是在短期內拉大所得不均。
延長 2017 年《減稅與就業法案》將使未來 30 年美國國債增加約 37 兆美元,卻無助於提升長期經濟基本面。
川普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支持下的「政府效率部」(DOGE),旨在削減國稅局 (IRS) 人力、放緩稅收執法。裁撤約 5 萬名稅務人員,導致預估 10 年內損失 2.4 兆美元稅收。同時推動放寬對加密貨幣、非傳統金融平台的監管
這場削弱稅收制度的戰役,不僅令富人減稅,更讓原本應有的稅收流失,削弱政府公共支出能力,拉大社會不平等。
加密貨幣:秘密與規避的天堂
川普政府大量鬆綁加密貨幣平台監管,包括撤銷對匿名化技術交易的限制、推動建立「國家戰略加密儲備」,並取消對交易所用戶身份驗證的要求。
加密貨幣市場的快速擴張,推動了地下經濟、洗錢、逃稅活動的大爆發。
加密資產的本質並非提升交易效率,而是提供資金轉移的匿名性,成為避稅與非法交易的重要工具。
儘管美國選擇退出,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仍在推動稅制改革與合作,包括:
推行全球 15% 最低企業稅率 (目前已有逾 50 國加入),在 G20 框架下推動超級富豪課稅共識 (由巴西於 2024 年領軍),強化實體擁有權資料交換與跨境資金監管合作,籌劃新的全球稅收合作平台,排除美國主導因素。
上述這些舉措旨在遏止稅基侵蝕與資本外逃,並防止避稅天堂進一步蔓延。
當前全球稅制重建五大重點
- 全球最低稅率正式啟動,超過 50 國逐步落實
- G20 達成超級富豪課稅初步共識
- 加強跨境資金透明化與實體擁有權揭露
- 強化數位經濟跨國課稅新機制
- 建立全球反洗錢、反逃稅協作網路
川普時代的美國,選擇了背離制度秩序、自毀國際公信力的道路。但這場逆轉,也為全球其他國家提供了重構更公平、包容性稅收架構的契機。
未來的國際稅制合作,將不再仰賴單一霸權的主導,而是朝向真正多邊主義與制度平等邁進。
全球公平稅負的未來,取決於國際社會能否在美國缺席下,自主建立一套符合二十一世紀需求的新秩序。
史迪格里茲是美國經濟學家、公共政策分析師和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他是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及 1979 年約翰 · 貝茲 · 克拉克獎的得主。他是世界銀行前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也是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前成員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