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馬斯克揭「永續豐裕」願景!Optimus機器人、Grok 5 AI模型與自研AI晶片

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近期在與金融機構 Baron Capital 的訪談中,揭示了一個跨越電動車、機器人、AI 和太空科技的宏大新願景。將特斯拉的使命從「加速永續能源轉型」升級為「實現永續豐裕」。
馬斯克指出,這個目標旨在透過機器人、頂尖 AI 與清潔能源的結合,提供充足且可負擔的產品與服務,同時不破壞自然環境。
他同時透露了多個關鍵項目的突破性進展,包括:
Optimus 人形機器人:預計在年產量達百萬台後,物料與人工成本可降至驚人的 2 萬至 3 萬美元,大幅低於傳統工業機器人的 5 至 15 萬美元成本。
xAI Grok 5 模型:正在訓練中的 Grok 5 參數規模將達到約 6 兆,是前代的兩倍。該模型為原生多模態,具備即時影片理解能力,馬斯克首次判斷其有 10% 的機率觸及通用人工智慧(AGI),預計 2026 年第一季發布。
自研 AI 晶片:為滿足邊緣 AI 運算需求,特斯拉將推出自研 AI5 晶片,目標是在量產車與機器人上的推理性能達到輝達 (NVDA-US) 產品的 2 至 3 倍,成本僅約 十分之一。馬斯克甚至考慮在未來 1 至 2 年內啟動巨型晶圓廠的建置計畫。
機器人與腦機接口:打造高靈巧、低成本的「第二軀體」
馬斯克將 Optimus 機器人的高靈巧度視為實現「永續豐裕」的關鍵。
他解釋,一個 Optimus 擁有大約 100 個執行器(包含電機、齒輪箱和電源電子),其中最複雜的是手部與前臂,具備約 50 個執行器,使其能從擰螺絲、穿針引線到執行「手術級操作」。
他強調,一旦 Optimus 的年產量穩定在百萬台,其製造成本將可控制在 2 至 3 萬美元的範圍內。
他認為,這種高靈巧機器人的價值將遠超體力勞動,能進入更高價值的專業技術場景,甚至達到「像頂級外科醫生那樣穩定和可得」的程度。
訪談中也提及 Neuralink 與 Optimus 的結合願景。馬斯克透露,已有超過 10 名重度運動障礙患者植入 Neuralink 晶片,實現近即時通訊。
而其下一步的設想是將患者的運動 / 感覺皮層訊號接入 Optimus 的腿部,讓失去雙腿的人能重新行走,甚至「跑得比普通人更快」,整套系統成本預估在 6 萬美元左右。
AI 模型與數據優勢:Grok 5 的多模態進化
在 AI 領域,馬斯克強調了 xAI 在頂尖人才、硬體部署速度與獨特數據方面的優勢。
他認為,xAI 最主要的數據來源之一便是 X 提供的即時互動數據,這有別於一般的「數位文本」,能夠為模型訓練提供獨特的真實世界資訊。
Grok 5 模型預計在規模和能力上將迎來重大飛躍,6 兆的參數使其成為全球領先的模型之一。
馬斯克指出,其原生多模態(文本、圖像、影片、音訊)和即時影片理解能力將是突破點,推動 AI 「從語言智能走向世界模型」。
此外,他也設想建立一個名為「Grokpedia」的開源知識庫,將知識副本分發至地月火,作為現代版的「亞歷山大圖書館」。
製造與 FSD 進度:工廠即「3D 晶片」,自動駕駛安全高四倍
在製造方面,馬斯克提出將工廠視為「3D 晶片」來優化,以提高「體積利用率」和縮短物流路徑,目標是達到 5 秒生產一輛車的驚人節拍。
關於 FSD(全自動駕駛)的成熟度,他表示特斯拉已累積約 10 億英里的真實駕駛數據,當前的安全性已比人工駕駛高出四倍。
他堅信特斯拉的「大型語言模型驅動的端到端純視覺」自動駕駛路線已跨越最關鍵的技術驗證門檻,正在進入規模化驗證階段。
未來的 AI5 晶片將是加速 FSD 推理性能的關鍵,目標是將安全性提升至目前的 10 倍。
太空 AI 願景:軌道算力與擴展人類意識
馬斯克的願景不止於地球。他提到一個路徑,即每年將約 100GW 太陽能供電的 AI 衛星送入軌道,作為大規模運行 AI 的低成本解決方案。
他認為,將生命與知識分發到更廣闊的宇宙,是為了擴展人類意識的更長遠目標。
馬斯克的「永續豐裕」路線圖清晰地將「製造—晶片—模型—機器人」各環節串聯起來。
然而,分析指出,要兌現這些宏大願景,仍需跨越多重工程與商業化挑戰,包括 Optimus 的手部良率與系統可靠性、Neuralink 的臨床與監管驗證、Grok 5 在多模態與即時理解上的真實表現,以及 AI5 晶片和可能自建晶圓廠所需的龐大資本開支與供應鏈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