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遭單日重擊 仍是今年來最火熱交易

黃金周二 (21 日) 暴跌逾 5%,但今年來績效依舊打敗人工智慧 (AI),即使後者是帶動股市漲到新高水準的功臣。
黃金在 10 月稍早突破每盎司 4000 美元整數關卡,本周更超越 4300 美元、登上空前高點,今年來累計上漲超過 50%。白銀也漲到歷史高點附近,今年來累積大漲超過 60%。
事實上,今年稍早因為美中貿易暫時休兵,黃金和白銀曾經小幅拉回。美國總統川普周一表示,預料與中國國家習近平本月底在南韓的會面,將達成「相當公平而且很棒」的協議。
由於全球貿易憂慮、美國聯準會 (Fed) 降息預期以及美元走弱,貴金屬 2025 年表現強勁,但黃金與白銀的漲幅仍然相對罕見,尤其是在股市表現亮眼的情況下。
然而,現貨黃金與現貨白銀周二分別下跌超過 5% 與 8%,顯示漲勢暫歇。
今年以來,那斯達克 100 指數上漲超過 19%,標普 500 指數也攀升逾 14%,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主要由 AI 投資熱潮帶動。然而,黃金的漲幅甚至超越 AI 巨頭輝達 (Nvidia) 今年來超過 34% 的漲勢。
Aptus Capital Advisors 股票主管 David Wagner 說:「市場對黃金作為資產類別的看法正在改變,不再只是單純被用來規避匯率或投資組合風險的工具。」
貨幣貶值交易
取而代之的是,投資人如今將黃金視為稀缺資產,因為華爾街掀起了所謂「貨幣貶值交易」(currency debasement trade) 的浪潮。這類操作指的是投資人為了對抗政府舉債與印鈔所導致的美元貶值,而轉向黃金與其他實質資產避險。
Wagner 指出:「人們現在想持有風險資產,也想擁有實體資產,特別是考慮到當前的債務水準以及通膨造成的貨幣貶值。」他補充說:「近幾年來,人們對黃金的觀念確實出現了一些改變。」
漲勢起點
雖然自 2000 年科技泡沫高峰以來,黃金的表現已優於大盤,但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 2022 年——當時美國與歐盟等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凍結了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存底。
One Point BFG Wealth Partners 投資長 Peter Boockvar 指出:「那起事件讓全世界都警覺起來——『我得重新檢視自己持有多少美元儲備,也許該藉此機會降低曝險。』」
此舉引發各國央行自 2022 年起大量購入黃金,一直到 2023 年、2024 年都是如此。
今年,隨著川普 4 月對世界各國祭出「對等關稅」,黃金買盤進一步加速。
美元走弱與央行買盤
美元指數在 2025 年轉弱,部分壓力來自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升高,促使海外投資人分散美元資產、轉向黃金。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數據,黃金占全球外匯存底的比率在今年第 2 季升至 24%,創下自 1990 年代中後期以來的新高。
Boockvar 說:「最近幾個月,那些在 2022、2023 與 2024 年賣出黃金的散戶與機構投資人,看到金價上漲後又重返市場。我們可以從 ETF 部位的增加看出這一點,他們等於是搭上了原本就已啟動的漲勢。」
黃金後市
Boockvar 認為,黃金與白銀在今年大漲之後,「短期內可能需要休息一下」。他仍看好貴金屬長期走勢,但提醒投資人應在回檔時逢低布局。
他說:「價格漲得太遠,相對移動均線而言更是如此。我仍看多黃金,也依然持有大量部位,但我承認市場可能進入消化期,也許股市也是如此。」
與 AI 相比,Baird 投資策略師 Ross Mayfield 則認為黃金的前景未必更具吸引力。他表示自己「更傾向押注 AI 題材的續航力」,因為 AI 擁有多重成長驅動因素,包括技術、企業獲利潛力、應用範圍與模型演進速度。
他補充:「並不是說黃金行情不會延續,但黃金是一個大家都了解的題材。它有時表現出色,但人們知道黃金是什麼、背後的故事是什麼。相比之下,AI 仍有尚未被完全發掘的上漲空間。」
Navellier & Associates 創辦人兼投資長 Louis Navellier 則比原本更看多黃金。他指出,全球對央行與政府——例如法國——的信任感下降,是推動金價近期走高的原因之一。
Navellier 說:「全球利率正在快速下滑,隨著通縮疑慮蔓延,央行將被迫持續降息。儘管美國在多數國際問題中仍是一片綠洲,但在混亂中,黃金才是最安全的綠洲,因此我預期金價將持續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