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川普關稅背後的交易經濟學

台灣銀行家

吳嘉隆

川普關稅策略看似反覆,實則依循交易經濟學:施壓、讓步、互利。他先以高關稅迫使談判,後以「實驗室洩漏」企圖阻斷對話,推動其「B 計畫」,將關稅收入用於削減赤字、吸引外資。相較胡錦濤時期中國的靈活應對,習近平貿易戰「以牙還牙」失策,致中國陷困境。川普談判旨在迫對方在其他領域讓步,非單純關稅戰。

川普推動關稅,看起來把全球耍得團團轉,但是他背後隱含許多交易經濟學,卻是有脈絡可循的,值得我們深挖下去。

川普在 4 月 2 號正式推出對等關稅,稅率遠遠高於華爾街的預期,確實讓金融市場錯愕。後來在 4 月 9 號出現髮夾彎,把中國的對等關稅升高到 125%,其他國家的部分暫緩 90 天,以便進行談判,這期間適用基準關稅 10%。

川普已經親自主持了對日本的談判,美國商務部長、財政部長與貿易談判代表則在一旁觀看。日本的主談代表是部長級,當他知道談判對手居然是川普時大吃一驚,因為這樣的談判是不對等的。日本媒體開始討論,這是川普在表達對日本的重視?還是想打壓日本?

在我推測,很可能美國要與日本先談出一個協議樣本,之後讓其他國家複製其中一些內容即可。也許,美國到時候就會對其他國家這麼說:這個條款日本都同意了,那你有沒有意見?

碰上川普的關稅,大部分的人原先以為關稅是工具,是川普把別人逼上談判桌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弦外之音是,只要你願意上來談,那關稅就不會是個事。

但是,4 月以來他們發現自己錯了,原來川普的關稅不但是手段,而且也是目的,因為川普要拿關稅收入,來削減聯邦政府赤字,還要拿關稅來逼迫外國製造業前來美國投資設廠。於是,關稅顯然不會只是逼你上談判桌的手段而已。

看來,有必要先從交易經濟學重新認識川普關稅。必須先釐清交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第一點,你要敢對對方加壓力,而且壓力要夠大,對方才會跟你上談判桌。這時候,加壓力只是手段,是工具,本身不是目的,所以真正的重點在後面的談判。

第二點,任何談判,雙方都有可能互相讓步,來達成交易。

重點來了,第三點,能在壓力下退讓嗎?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這樣會發錯信號,告訴別人對你加壓力是有效的,因為你的讓步可被解讀為示弱,甚至是屈服,於是會引來更多壓力。

那怎麼辦呢?第四點,當美國在 A 領域加壓力,那麼你可以先到 B 領域把壓力頂回去,然後再回到 A 領域做出讓步,因為這一來就不算是「壓力下的屈服」了,雙方於是成交。

這四點恰恰捕捉到川普的談判法則。接下來將以美中貿易關係的歷史事件,進行實證分析。2001 年底,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 2002 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很多,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急遽放大。到了 2004 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超過 1,600 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美國國會開始抱怨,不斷要求人民幣要升值。

到了 2005 年 4 月下旬,美國參議員舒默看到中共屢勸不聽,十分憤怒,就提出了「舒默議案」,也稱「匯率報復條款」,其目的是懲罰中國在匯率政策上的不作為。主要內容是,限期中共在 6 個月內將人民幣升值,否則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全部課 27.5% 的關稅。

美國此法案的態度很堅決,沒得商量,中共考慮當時不能沒有美國作為出口市場,所以勢必要做出讓步。3 個月後,2005 年 7 月 14 號,香港一個民間組織「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會」主辦了一個西方派駐香港的記者的大陸參訪團。在簡報會上,大陸方面請到了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朱成虎院長,向記者團談中國的國防政策。朱成虎的發言內容大意是:一旦台海有事,而美國膽敢介入,對解放軍開火的話,那麼美國芝加哥以西的 100 個城市,就準備接受核子武器的報復吧,中國方面也準備面對西安以東全毀,犧牲 10 億人的局面。

朱成虎的真正身分是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的外孫,後來改從母姓。沒有人認為這只是他個人的隨性發言,而是在猜想這背後應該有反映出中共中央的意思。這樣對美國發出核子恫嚇的極端強硬言論,立刻在中英文報紙搶占頭版,造成轟動,把大家都嚇壞了。

一個星期後,也就是 7 月 21 號的晚上 7 點,中國人民銀行出來召開記者會,宣布人民幣從 1 美元兌 8.28,改為兌 8.11,也就是升值了 2%。中共還是向美國投降了,但是沒人看不起他。

當時有些評論認為,人民幣升值 2% 能解決中國的龐大貿易順差嗎?顯然不能吧。然而,美國方面的反應卻出人意料地寬容,甚至帶有戲謔意味:這簡直是瘋子,但好歹也升值了。

也就是說,美國在人民幣升值這邊加壓力,中共先在台海問題上把壓力頂回去,就出一張嘴,然後回到貨幣升值這邊,向美國交差,沒有人認為中共的讓步是壓力下的屈服。這是在完美示範交易經濟學如何在外交談判上的操作。

看看上面這段美中貿易關係的交鋒,會更明白現在的美中貿易戰確實是習近平的應對失誤。貿易戰剛開始的時候,2018 年 3 月 22 號,川普宣布對來自中國的 500 億美元的科技產品課徵 25% 的關稅。貿易戰是這樣展開的;川普在關稅上加壓,結果習近平決定 8 個字應對,就是「以牙還牙,奉陪到底」,直接在關稅問題上跟美國對著幹。

如果習近平懂交易的藝術,那他會先離開關稅這個領域,換到其他領域去把美國的壓力先頂回去,然後再回到貿易這個領域,與美國達成協議,那時的關稅也不過針對區區 500 億美元的中國出口,稅率不過 25%,也不會怎樣,又怎麼會變成今天的中國,是全部出口都要被課 145% 的關稅,而且有些項目的稅率還高達 245% 呢?

今天的美中博弈,核心戰場在關稅,而追究起來,問題出在習近平應對川普第一任的關稅,顯然沒有記取胡錦濤時代中共如何處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當時的中共是具有交易的藝術,毫無疑問,現在的習近平完全沒有這樣的本事,摸著腦袋拍板,不斷地做出條件反射,最後證明自以為是。

把場景拉到當下,交易藝術的一個最新案例,是川普宣稱他想跟習近平談判,在等習近平的電話,他對美中雙方達成協議有信心,也許 3 至 4 個星期的時間就夠了。也就是說,如果川普與習近平沒有講上電話,責任不在川普。

更進一步說,川普顯示出與習近平談判的意願,但是這是典型的政治語言,因為實質上,這一次川普根本不想與習近平談判。

現在回到交易藝術的原理:當你進入一場談判的時候,你首先要區分出來,對方是跟你談真的,還是談假的?很多時候,對方其實是談假的,用意是為了讓談判破局,因為這樣他才好推進他的 B 計畫。

從兩個地方可以看出來,川普心中根本不想談,第一個是他一方面表達想跟習近平講上電話,在等電話;另一方面卻同時宣布疫情的病毒來自「實驗室的洩漏」,你來這麼一手,習近平還敢跟你講電話?第二個是,對中國的關稅一路加到 145% 的過程中,有跟中方會談過嗎?有通電話嗎?完全沒有!川普上一任,雙方一談再談,然而川普這一任,雙方連會談都不用就直接加關稅了。

川普的操作是這樣的:我是想跟你談啊,但是我們沒有談成,那不能怪我吧?!他一路都是玩這一招,然後一些媒體說川普態度放軟了,或是中方不想談,川普失算了,如此這般。這些看法讓我暗暗笑出來,只想問你一句,你真的懂川普嗎?(作者為總體經濟學家,長期鑽研總體經濟、貨幣政策、地緣政治領域)
 

來源:《台灣銀行家》18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相關行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