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財報重點回顧:泡沫說法、5000億美元預測、中國訂單

輝達週三 (19 日) 盤後公布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營收與獲利全面優於市場預期,並對本季釋出強勁展望,這執行長黃仁勳在與分析師通話時,對產品競爭力與未來前景保持樂觀。
輝達預期本季營收可達 650 億美元,年增約 65%,本季將於明年 1 月下旬結束。市場普遍認為,這項預測凸顯 AI 伺服器與 GPU 需求依舊強勁。
輝達反駁泡沫論
在法說會上,黃仁勳首先回應投資人對「AI 泡沫」的疑慮,明確表示公司並不認同這項看法。
他指出,當前 AI 成長來自三個方向,包括資料處理類的非 AI 軟體加速改以 GPU 運行、新型 AI 應用的出現,以及不需使用者輸入的「代理型 AI」對運算資源的額外需求。黃仁勳強調,市場逐漸會看見 AI 基礎建設背後的真實發展,而不會只停留在對資本支出的簡化解讀。
Bernstein 在報告中指出,黃仁勳的發言對近期回檔的 AI 類股具一定穩定作用,並表示投資人「不只需要好的財報數字,更需要黃仁勳的信心喊話」,而輝達這次提供了足夠支持。
5000 億美元預測按計畫進行
市場高度關注的「5000 億美元」訂單展望也獲得更新。
黃仁勳上月透露,公司在 2025 年與 2026 年的 AI 晶片訂單規模已達 5,000 億美元。
輝達週三表示,這項預測仍按計畫推進,且目前的訂單積壓尚未包含最近新增的合作,包括與 Anthropic 的協議與與沙烏地阿拉伯擴大的合作。
輝達財務長 Colette Kress 表示,訂單規模將持續增加,公司正穩步朝預測前進。
多份分析師報告在週四提到這項五千億美元預測以及最近新增的合作案。
Jefferies 指出,輝達在財報中「完美回答市場需求」,並表示這些數字可望穩定今年年底前的 AI 類股行情。
分析師寫道:「我們不認為所有看空 AI 的人都會滿意,但這份財報與管理層對需求前景提供的背景,應能在短期內提供緩解。」
中國業務相對疲弱
輝達今年夏天成功取得向中國出口 H20 晶片的許可,該晶片是 2022 年架構的降規版本,曾有分析師預估中國市場對此需求可達每年 500 億美元。不過本季 H20 銷售僅錄得 5,000 萬美元。
Kress 指出,地緣政治因素與中國市場競爭加劇,使得大額訂單並未出現。
輝達表示,美國應允許輸出更先進的晶片,因為讓中國開發者持續依賴輝達技術,對美國競爭力更為有利。儘管 H20 属於較舊產品,輝達仍希望未來能將現行世代的 Blackwell 晶片出口中國。
Kress 表示,公司將持續與美中政府溝通,並倡議維持美國在全球的競爭力。
儘管缺乏中國訂單的支撐,輝達仍交出亮眼財報。
Melius 分析師週四表示,中國銷售乏力反而讓這次的財報數字「更加驚人」,並預估輝達在未來九季將產生近 4,000 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
該公司表示:「目前輝達並未向中國交付產品,我們也不指望這個情況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
儘管 AI 晶片龍頭輝達公布遠優於預期的第三季財報與財測,市場仍對 AI 族群的高估值保持警戒,看空者也開始指出輝達 AI 成長故事中的漏洞,包括應收帳款與庫存上升,以及對輝達與 OpenAI 等公司的循環交易的隱憂。
輝達 (NVDA-US) 週四 (20 日) 早盤猛攻 5% 高峰,午盤後卻急轉直下,股價直落超過 3%,報每股 180.64 美元,單日市值震盪幅度高達驚人的 392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