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Wedbush:當前更像1996黃金時刻 而非1999泡沫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Wedbush:當前更像1996黃金時刻 而非1999泡沫 (圖:shutterstock)
Wedbush:當前更像1996黃金時刻 而非1999泡沫 (圖:shutterstock)

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週四 (20 日) 指出,當前 AI 熱潮並不是泡沫,而是為期十年的轉型早期階段。他形容輝達最新一季的業績是當前科技循環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AI 旋風席捲全球市場,科技巨頭與資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相關領域,近期科技領袖也紛紛對市場過度樂觀示警。

Ives 指出,市場對 AI 過熱的疑慮被誤解了。他認為,本週輝達公布的最新財報成為科技產業的重要分水嶺,顯示當前情況更像是「1996 年的開端」,而非 1999 年網路泡沫前夕。

Ives 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輝達與執行長黃仁勳交出的「震撼性財報與財測」有效消除市場對估值過高、川普政府關稅、美中科技緊張,以及 AI 長期資本支出可持續性的疑慮。

輝達預期下一季整體營收將成長 65%,Blackwell 與 Rubin 晶片的市場需求大幅超出華爾街預期,顯示 AI 投資熱潮具備強勁基礎。

Wedbush 認為,黃仁勳提及的上千億美元 AI 資本支出正以遠超預期的速度轉為獲利,證明 AI 發展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十年建設期的第三年」。Ives 直言,科技看空派再次面臨錯失重大結構轉變的風險。

他並指出,根據 Wedbush 的渠道調查與全球需求追蹤,AI 產業目前僅處於「第三局上半」,整體發展仍在早期階段。他強調,輝達是全球 AI 經濟的核心支柱,「是唯一一間奠定 AI 革命基礎的公司」。

Wedbush 預估,2026 年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將達 5,500 億到 6,000 億美元。

Ives 也表示,美國在科技競賽中三十年來首次領先中國,AI 投資趨勢仍具有長期向上空間。

高盛:五大值得留意的「類 1997 式風險訊號」

高盛近期指出,當前 AI 市場至少出現五大值得留意的「類 1997 式風險訊號」。

首先,科技巨頭資本支出飆升,亞馬遜、Meta、微軟、Alphabet 及蘋果預計在 2025 年合計投入近 3,500 億美元建置 AI 基礎設施,較疫情前大增逾七成,投資速度與 90 年代科網狂潮十分相似。

其次,企業利潤可能已提前觸頂,儘管標普 500 第三季整體獲利仍強,但若無法轉化為穩定現金流,恐構成後段風險。

企業槓桿亦是觀察重點。過去科網泡沫前夕,科技企業大量依賴債務支撐擴張,如今部分公司已再度透過發債投入 AI,例如 Meta 在 2024 年 10 月發行 300 億美元債券。高盛雖認為目前槓桿仍屬溫和,但一旦獲利增速放緩,債務負擔可能快速浮現。

貨幣政策的轉折同樣可能推升泡沫風險。美國聯準會近期啟動降息循環,市場預期 12 月將再次降息,使資金成本降低、流動性充裕,加劇科技股估值擴張。部分市場人士警告,若寬鬆週期持續,AI 資產可能面臨與 2000 年相似的「金融化過度」。

此外,信用市場也開始釋出警訊,高收益債信用利差近期擴大,顯示投資人風險偏好正在降溫。過去在科技股網泡沫破裂前兩年,也曾出現利差上揚的相似情況。

儘管風險浮現,多數研究機構認為此輪 AI 投資的產業基礎強於 2000 年,AI 已在生產效率、能源管理與消費服務等領域展現實際應用。不過,若資本投入持續超越獲利能力,市場可能在未來兩年出現明顯分化,僅部分龍頭企業能維持強勢,中小型創新企業恐面臨壓力。

高盛總結,AI 市場目前更像處於 1997 年的科技股快速擴張時期,尚未到達泡沫頂部,但風險曲線已開始抬升。對投資人而言,關注估值合理性、企業現金流與全球資金動能,將是未來一年布局 AI 市場的關鍵。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