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法說「結構性紅利」確立,台股AI走向「AI基建」兆元商機

大家好,我是承通投顧副總顏逸民。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法說會上針對 AI 需求和公司未來展望表達了非常強勁且樂觀的看法。AI 需求遠超預期,台積電直接從客戶的客戶(即終端需求)那裡收到非常強勁的訊號,要求台積電提供產能以支持其業務,魏哲家明確指出,AI 相關需求比三個月前預想的還要強勁,這讓台積電對 AI 大趨勢的信念越來越堅定。
他提到,AI 需求將在 2025 年全年保持強勁。AI 加速器貢獻的營收成長,從 2024 年到 2029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預期將會優於先前預估的 44% 到 46%(中段四十位數百分比)。
一如市場預期台積電法說會的展望強勁,特別是 AI 需求超乎預期、CoWoS 產能吃緊,以及 2 奈米如期量產和資本支出上修,台積電法說會前已經出現一波「慶祝行情」反應利多,市場消化完這些正面消息後,短期法說會激情過後,應重新檢視相關供應鏈仍將持續受惠的投資方向。
魏哲家強調 CoWoS 和先進製程需求超乎預期,這對台灣眾多 IC 設計、設備、封測和材料廠是直接利多,可作為提升整體組合報酬的衛星部位。
除了台積電上修全年資本支出至 $400~$420 億美元,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 (SEMI) 預估,2025、2026 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將持續創下歷史新高,台灣作為主要的半導體製造基地,半導體設備、零組件與工程廠將是設備投資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營收具有較高成長確定性,將持續受惠。。雖然展望極度樂觀,但股價可能已部分反應,須策略性布局。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今日表示,目前半導體與科技產業表現強勁,是推升今年與明年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台灣 2025 年經濟成長動能仍具韌性,中經院預測今年全年 GDP 成長率可望上修至 5.45%,優於市場普遍預期,顯示出口復甦帶動整體景氣回溫,產業基本面穩健。他指出,從今年上半年主計總處公布的經濟數據觀察,第一季成長約 5%,第二季達 8%,第三季出口持續暢旺,顯示台灣經濟表現「比預期好」。
凱美 (2375-TW)
隸屬於國巨集團,在採購、銷售、客戶資源共享方面具備協同效應,有利於其產品線的整合和業務拓展,提升競爭力。
國巨 *(2327-TW)
透過多次大型併購(如 KEMET、Pulse、芝浦電子等),在晶片電阻、鉭質電容、電感等產品線均居全球領先地位。擁有強大的定價權與規模優勢,是產業回溫時最大的受惠者。
品安 (8088-TW)
隨著主要記憶體原廠(如三星)宣布逐步停產 DDR4 規格,並將產能轉向 HBM 或更高容量的 DDR5,市場預期 DRAM 和 NAND Flash 價格將在供需緊俏下持續上漲。
環球晶 (6488-TW)
矽晶圓作為半導體最上游材料,其訂單趨勢通常領先下游製造。公司預期矽晶圓市場已度過谷底,下半年逐季回升,並看好 2025 年營收優於 2024 年。
景碩 (3189-TW)
ABF 載板歷經過去兩年的庫存調整,目前已接近尾聲。景碩 9 月營收年增率高達 35.5%,創下近三年單月新高,顯示基本面動能明確回溫,確定走出產業谷底,營收和獲利有望進入上升週期。
華容 (5328-TW)
華容的營運與整體被動元件產業景氣高度相關。經過前期的庫存調整,市場預期被動元件產業景氣正緩步復甦,特別是受惠於 AI、5G、電動車等新興應用對高階、大容量電容器需求的增加。
九豪 (6127-TW)
九豪是全球晶片電阻用氧化鋁陶瓷基板的領導廠商之一,陶瓷基板是晶片電阻等被動元件的關鍵材料,具有穩定和散熱優勢。
* 台積電法說會再度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台積電 Q3 財報表現優異(EPS 17.44 元),加上上修全年展望,企業獲利大幅提升,對與台積電先進製程擴產、數據中心功耗升級(散熱、HVDC 電源)、以及高速傳輸需求相關的次族群,都將成為市場追逐的目標。操作上建議穩健佈局具備實質業績支撐的績優權值股與中小型股,避免追逐純題材、無業績的標的。
近期台股指數不斷創高,類股輪動非常快速,許多投資人確步不敢投資,顏老師和研究團隊聽到你們的心聲。從操作方式和選股邏輯為投資人朋友優化。操作方式,大家都怕指數突然下殺,顏老師採用價差交易 +(效率) 波段交易,在有限風險之下,利潤極大化,讓你的獲利不斷入袋為安,請密切追蹤顏老師官方 LINE@粉絲團,在不影響會員權益之下,對 Line@粉絲團的投資朋友分享會員訊息,更多會員績效邀請您一起來做見證,第一手訊息、布局飆股機會請私訊老師【Line ID】搜尋 @v588168,請密切鎖定 LINE@粉絲團關注!
更多第一手底噴飆股、產業趨勢→請加入顏老師的官方 LINE@:

顏老師每日解盤影片,帶你了解總經全貌、最新新聞消息分析、個股解析
記得一定要【訂閱 + 按讚 + 分享幫助好友】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