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傳統銀行進軍區塊鏈 花旗搶灘加密託管與穩定幣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圖:REUTERS/TPG)
(圖:REUTERS/TPG)

花旗銀行 (C-UD) 計劃 2026 年推出加密貨幣託管服務,標誌著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正加速深入數位資產領域。

花旗全球合作與創新主管 Biswarup Chatterjee 向 CNBC 表示,該行已投入過去兩至三年開發託管方案,並在技術與監管面向上取得進展。

Chatterjee 說,花旗希望在未來幾個季度內推出一項具可信度的加密資產託管解決方案,能夠服務其資產管理客戶及其他機構投資人。他指出,該服務將由花旗持有原生加密貨幣,並提供符合監管要求的安全托管。

傳統銀行過去長期迴避比特幣以太幣虛擬貨幣,但川普政府近期推動更具友善性的監管政策,包括《GENIUS 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Nation’s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為穩定幣等領域提供明確規範,讓傳統金融機構能在法規保護下進入數位資產市場。

在加密世界中,託管形式多樣,可能由交易所代持或由機構自行保管。銀行託管服務的核心在於代表客戶安全保有資產,例如股票、債券或數位代幣。由於加密資產面臨駭客攻擊與失竊風險,受嚴格監管的銀行進入該領域,被視為能提升市場信任與安全性。

Chatterjee 表示,花旗正在同時開發內部技術方案與外部合作選項。他說,部分針對特定資產與客戶群的解決方案將由花旗自行設計與建構,另一些則可能與第三方業者合作,採取靈活、輕量的模式。他強調:「我們目前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不過,並非所有華爾街銀行都選擇相同策略。摩根大通(JPMorgan)執行長 Jamie Dimon 今年早些時候表示,該行允許客戶購買加密貨幣,但不會提供託管服務。

花旗的布局不僅止於託管領域,也在探索穩定幣的潛在應用。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幣(例如美元)掛鉤,並以現實資產(如債券)作為儲備支撐的數位貨幣,目前最大兩種為 Circle 的 USDC 與 Tether 的 USDT。Chatterjee 表示,穩定幣在金融體系較不發達的地區可能特別有吸引力,因為企業在當地進行跨境支付時可透過穩定幣快速結算,降低匯兌風險與手續時間。

他說:「我們認識到,世界上某些地區確實存在商業需求,我們的客戶必須在那裡與供應商和客戶往來,因此像穩定幣這樣的產品在那樣的環境中可能具有實際效益。」目前花旗仍處於穩定幣研究的早期階段。上週,穩定幣基礎設施公司 BVNK 宣布獲得花旗投資,凸顯該行在此領域的長期興趣。

其他銀行也正跟進。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執行長 Brian Moynihan 於 7 月透露,該行正著手開發自有穩定幣;摩根大通亦表示正在「探索」相關數位貨幣產品。摩根大通全球市場數位資產負責人 Scott Lucas 近期指出,穩定幣可讓銀行在現金管理與支付服務上提供新方案,並回應客戶在區塊鏈支付方面的需求。

摩根大通早前也推出以太坊網路上的「存款代幣」(deposit token),作為商業銀行存款的數位版本,讓資金能全天候流通;而花旗的「Citi Token Services」則能讓跨國資金在任意時刻快速轉移。Chatterjee 表示,銀行視區塊鏈為新一代支付與結算基礎設施,能在傳統銀行營業時間以外完成多幣別資金移轉。

隨著監管框架逐漸明確,華爾街正重新定義加密金融的角色。花旗在 2026 年推出加密託管服務的計畫,象徵傳統金融體系與區塊鏈世界的融合正在加速,並可能開啟穩定幣與數位資產並行的全新時代。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