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還有更多大交易

人工智慧 (AI) 領軍企業 OpenAI 正積極推動一項極為大膽的「基礎設施投資」計畫,其執行長阿特曼 (Sam Altman) 透露,外界應當「期待未來幾個月從我們這裡獲得更多」巨額交易的消息。
阿特曼解釋,由於 OpenAI 未來的模型及即將推出的其他產品將會更加強大,從而推動更多的市場需求,因此「我們已經決定,現在是時候進行一次非常積極的基礎設施投資了。」
為了支持這一雄心壯志,OpenAI 今年迄今已簽署了據估計價值高達 1 兆美元的基礎設施協議。這些大規模佈局包括與甲骨文 (ORCL-US) 和軟銀 (SoftBank) 合作達成的價值 5000 億美元的「星際之門」(Stargate) 協議,該協議承諾在美國部署 10 千兆瓦 (gigawatts, GW) 的設施。
此外,OpenAI 還與甲骨文簽署了一項價值 3000 億美元的雲端運算協議。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估計,OpenAI 未來每個千兆瓦的 AI 數據中心,僅土地、電力、伺服器和設備的成本就將高達 500 億至 600 億美元。這些直接銷售的 AI 設備 (包括系統和網路) 旨在讓 OpenAI 為其成為「自我託管的超大規模營運商」(self-hosted hyperscaler) 做準備,也就是使用自己的數據中心。
在 OpenAI 龐大的基礎設施交易網絡中,與兩大晶片巨頭 Nvidia 和 AMD(AMD-US) 的合作尤其引人注目,但兩者性質截然不同。OpenAI 與 AMD 達成了部署 6 吉瓦算力的協議。作為交換,AMD 同意向 OpenAI 授予大量的公司股票 (認股權證),最高可達公司股權的 10%。這使得 OpenAI 不僅成為了 AMD 的股東,同時也將使用並協助開發 AMD 的下一代 AI GPU 晶片。
相比之下,Nvidia 與 OpenAI 的合作規模為至少 10 吉瓦的 AI 數據中心。Nvidia 的交易則採取了逆向操作:Nvidia 預計向 OpenAI 投入高達 1000 億美元以提供現金購買算力設備,這使其成為了 OpenAI 的股東。黃仁勳證實,這是輝達首次直接向 OpenAI 銷售包括 GPU 在內的 AI 設備。
不過,這兩筆交易都面臨「循環」的批評,即供應商實質上資助了 OpenAI 的採購,以換取該 AI 新創公司的股份或股權。
儘管 OpenAI 找到了「用別人的錢獲得數十億美元設備」的方式,但它目前的收入規模與其兆美元的投資計畫仍有巨大差距,據報導,OpenAI 在 2025 年上半年的收入約為 45 億美元。
不過,阿特曼表示,他對這些未來模型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從未像現在這樣充滿信心」。他強調,要實現如此規模的基礎設施賭注,OpenAI 需要「整個行業,或者說大部分行業」的支持,從電子層面到模型分佈,因此必須與很多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