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邁投信】投資長觀點-多元資產投資更顯重要
Shannon L. Saccocia, CFA, 私人財富部門投資長
經濟和風險性資產似乎發出互相矛盾的訊號。在這樣的環境下,正是採取多元資產投資策略的最佳時機。
最近幾週,美國和全球股市屢創新高,信用利差持續處於歷史低位,而反映市場波動性的 VIX 指數也接近今年以來的低點。
在六個月前,很少投資人會認為風險性資產在 4 月初的重挫後能有如此表現;若他們能夠全面看清宏觀經濟的脆弱點、目前財政和關稅政策影響的不確定程度,以及地緣政治風險,那麼更少有人會做出這種預測。
這情況說明了在經濟面對挑戰與風險性資產大漲之間似乎呈現的矛盾。隨著我們進入今年的最後一季,這種相悖局面看來不太可能很快消退。
接下來的問題便在於如何解釋這種矛盾,以及投資人將如何應對?
保持謹慎的理由
要尋找當前經濟哪些領域存在脆弱點和風險並不難。
在過去幾週,美國大部分就業和通膨數據明顯轉差,促使聯準會重啟降息週期,而市場現在在定價時預期,當局在未來 12 個月將再降息 120 個基點。上週公布的 7 月份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PCE)為 2.9%(年化),仍然遠高於聯準會所訂的 2% 通膨目標。而本週的焦點將落在非農業新增職位數目和失業率,這兩個數據一直令市場擔憂。
與此同時,聯準會的獨立性備受關注,關稅對經濟的影響以及財政政策和其持續性也充滿不確定性。
其他主要經濟體對這些宏觀問題的擔憂也同樣加劇,尤其是法國、英國和日本。這些國家皆因其財政挑戰引發疑慮,以致各自的長期公債殖利率出現波動,經濟增長同樣低迷。
再者,地緣政治風險繼續處於歷史高點。這個月就有俄羅斯入侵波蘭、愛沙尼亞和羅馬尼亞領空,以及以色列襲擊在卡達的哈馬斯領袖等事件。
雖然這些行動沒有對市場持續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刺激油價上升或股市下跌,但更廣泛的衝突升級的風險仍高。
重要的是,這些憂慮並非言過其實,最明顯的是金價最近創下歷史新高,超越了此避險資產於 1980 年在調整通膨後的高點。
在悲觀中的樂觀因素
引人注目的是,儘管大環境充斥悲觀氛圍,但風險市場繼續大幅上揚。
我們認為,有幾個原因或許可以解釋現況。
第一,美國經濟持續展現亮眼的韌性,縱使就業市場呈現明顯轉弱跡象,且通膨仍然構成威脅,但這些跡象的強度或數目還不足以預示經濟將進入衰退,進而引發市場激進的避險情緒。固然,經濟增長已有所減緩,但市場已理性分析主要原因和結果,並似乎得出了結論,認為在寬鬆貨幣政策的再次支持下,美國經濟狀況理想,預計將慢慢地重新加速。
此樂觀展望目前看來壓過了對於聯準會獨立性和美國財政挑戰的關注。
第二,如果發生嚴重衰退,主要央行現在比過去十幾年有更多介入和降息的空間,這無疑讓市場感到安心。由於現在的利率水準高於以往,且通膨普遍放緩並受控,央行在有需要時將有較大空間大幅降息,因此當局行動的可靠性現在也較高。
第三,美國超大型科技公司(即美股七雄)持續展現強勁的盈餘增長,其他產業、企業、和地區的盈餘表現也同步改善,超出市場預期。今年年初時,部分投資人預期美國超大型科技公司的盈餘增長將放緩,顯然此情況並未發生,且盈餘動能還擴大,支撐了美國和國際股市。
重要的是,寬鬆貨幣政策和美元走貶,也是支撐甚至是推動全球股市的關鍵因素;至於美國和非美固定收益市場同樣因而受惠。
第四,儘管殖利率相對較高(尤其是在美國),且經濟和政策的迷霧揮之不去,但投資級和非投資級債券市場的企業信用品質普遍強健。目前處於歷史低位的信用利差反映了這一動態,也顯示投資人因企業和非投資級債券總收益率理想而形成的強勁投資需求。同時,全球企業債券違約率維持在相對低檔,也為市場需求提供額外的支撐。
最後,雖然地緣政治風險仍高,且可合理預期短期內可能將再次飆升,但市場似乎對此已經習以為常,大概只有在爆發全面戰爭或是其他人道危機,並影響經濟預測或資產(特別是貨幣和石油)價格時才會令市場感到不安。
對投資人的啟示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正置身於一個非比尋常的環境,既複雜又難以預測。故此,投資人理應謹慎看待未來走向。
不過,在覺察經濟弱點與風險的同時,我們仍對經濟和風險性資產在中期的前景感到樂觀,這展望在過去一年一直未變。
特別是股票,市場的定價顯然已反映樂觀預期,但我們相信現在並沒有出現非理性繁榮和過度配置的情況(尤其是固定收益的絕對收益率仍具吸引力)。
此刻最重要的是,投資人須確保投資組合的布局盡可能分散於多元資產類別,結合理想的經風險調整回報來源與充份的下行保障。
多元資產投資能夠穿越市場週期,在現在這樣的時期更顯重要。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所含資訊反映文件編製日觀點,其資料來自路博邁認為可靠之來源。路博邁並不對本文件內任何資料之正確性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這些資料所為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後續條件變化。本資料僅供參考,本公司並不針對個人狀況提供投資建議,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及其投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不應將本資料內容視為投資之唯一依據。本文提及之個股僅供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薦或建議,亦不代表基金未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