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預警:美國空軍已淪為「史上最弱」、中國正加速追趕

根據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於 2025 年 9 月發布的報告《贏得下一場戰爭》,美國空軍(USAF)正處於歷史上「規模最小、機齡最老、戰備最差」的危機期。報告指出,空軍在能力、容量與戰備上的全面滑坡,已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生存性威脅。
報告警告,數十年的預算削減、錯誤的「剝離再投資」策略,以及長期高強度作戰任務,已嚴重侵蝕空軍根基。若不立即採取果斷行動,美國在下一場大國衝突中將面臨失敗的真實風險。
報告將空軍戰鬥力分為三大核心指標:
- 容量:作戰飛機總數,決定持續作戰能力。
- 能力:裝備技術先進性,包括隱形技術、先進傳感器與網路化作戰能力。
- 戰備:涵蓋飛機任務妥善率與飛行員訓練水準,高戰備意味飛機隨時可投入作戰。
報告指出,美國空軍在這三方面均面臨挑戰,長期資源不足使部隊「用更少做更多事」,導致今天的戰力下滑。
歷史對比:1987 年的美國空軍
為了凸顯當前危機的嚴重性,報告回顧了 1987 年美國空軍的狀況。當時,美國空軍的建設和維持都是針對蘇聯,這個明確且實力強大的對手。
1987 年冷戰高峰期,美國空軍現役部隊約 1,941 架戰鬥機,編入 81 個全面戰備中隊,平均機齡僅 14 年,任務妥善率高達 81%。
美國空中國民警衛隊與空軍預備役擁有 1,389 架戰鬥機隨時增援。配合歐洲盟友,北約每日可出動 11,442 架戰鬥機。
在訓練方面,當時戰鬥機飛行員年均飛行時數超過 200 小時,確保飛行員在戰時能充分發揮飛機性能。
此外,空軍轟炸機及偵察機隊同樣強大,325 架轟炸機與 309 架各型偵察機部署靈活,能從歐洲及太平洋前沿基地高效執行任務。
2025 年的美國空軍困境
然而,對比 1987 年,如今美國空軍總戰鬥機僅 1,184 架(含現役與預備役),不到歷史高峰的三分之一。平均機齡 26 年,任務妥善率僅 59%,任何時刻僅少數飛機可投入作戰。
技術能力方面,僅 28% 的戰鬥機具備第五代特性(如隱形、先進感測器等)。
飛行員訓練下降,年均飛行時數低於 140 小時,甚至低於冷戰時期蘇聯水準。報告直言,這種狀態的部隊「最多只能執行部分戰時任務」。
轟炸機部隊同樣令人擔憂。機隊縮減至僅 140 架,平均機齡 46 年,任務妥善率 52%,具隱形能力 B-2 僅占 14%。ISR 核心有人駕駛平台平均機齡 50 年,維護困難,戰時能力受限。
中國空軍快速崛起
與此同時,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PLAAF)在多項指標上已或即將超越美國空軍:
- 飛行員訓練:年均飛行時數超過 200 小時,高於美國空軍。
- 第五代戰機採購:歼 - 20 隱形戰機年產量約 120 架,幾乎為美國 F-35 採購速度三倍。
- 數量優勢:中國約 2,225 架戰鬥機,其中 1,600 架為第四代及第五代。潛在台海衝突中,PLAAF 可每天出動數千架次作戰飛行。
報告警告,隨著此消彼長,美國冷戰時期依賴的「質量勝於數量」優勢正在迅速被侵蝕,對國家安全構成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