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注資、合作磋商 英特爾開始翻身?3個月已累積漲逾50%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C-US) 股價持續走高,引發市場對其潛在戰略轉型的高度關注。根據最新消息,Intel 股價周五 (25 日) 大漲 4.44%,而過去三個月累計漲幅已逾 50%,成為近期科技股中的星火亮點。
市場猜測的催化因素之一,是英特爾擬與蘋果 (AAPL-US) 展開投資對話。據《彭博社》報導,英特已與蘋果接洽,希望取得資本支持,雙方的談判仍處於初步階段。
此外,《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英特爾也與台積電 (2330-TW) (TSM-US) 就合作或投資方向進行磋商。
在另一投資行動中,輝達 (NVDA-US) 向英特爾注資 50 億美元,獲得約 4% 的股權。
同時,日本軟銀(SoftBank)也注資英特爾;美國政府更入股英特爾 10%,反映其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政策支持意圖。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英特爾目前談判方向不僅限於被併購或出售晶圓廠產能,而更傾向於與台積電探討合作或合資模式。報導指出,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曾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就此進行對話,目標是建立更具策略互補性的企業夥伴關係,而非單純出售其晶片製造業務。
在這場可能改寫半導體產業格局的風潮之下,台積電股價卻在當日下跌約 1.8%。
台積電本身已承諾在美國大舉投資,其規劃到 2030 年要在美國生產其最先進製程晶片的比例達 30%,投入金額總計高達 1,650 億美元。
若與英特爾達成合作,對台積電而言可望加速其美國基地擴張節奏,並可能緩解潛在關稅風險。
不過,該構想也面臨不少挑戰。首先,台積電若要出資支持成為競爭對手的英特爾,勢必需兼顧技術授權、競爭策略與風險控管。其次,英特爾在製程和客戶生態系統方面仍落後於台積電,若合作要取得實質效果,必須在性能與成本上有所突破。
此外,雙方在國際政治與政策監管上的敏感度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在美中科技競爭與供應鏈安全議題成為焦點的當下。
總體而言,英特爾當前正嘗試透過多元策略 — 包含籌資、合作與重構 — 來重塑自身競爭力。若這些談判能落實,半導體產業生態可能迎來顯著變化,而市場也將持續關注後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