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債券義警」都去哪了?

《Marketwatch》週一 (22 日) 報導,從四月到六月初,市場原本擔心,被稱為「債券義警」的投資人原本預計會大規模拋售長天期美債,以抗議川普的政策和美國財政前景,但這種情況並未出現。
截至週一早盤,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報 4.14%,較 5 月高點下滑近 50 個基點;30 年期殖利率降至 4.77%,較先前逾 5% 的水準回落超過 30 個基點。
「債券義警」一詞的發明者是華爾街資深經濟學家 Edward Yardeni。在 1980 年代,美國經濟經歷了一段劇烈的通膨和高利率時期。當時市場投資人對政府赤字和寬鬆政策非常敏感。Yardeni 在評論時借用「義警 (vigilantes)」這個概念,指的是沒有正式權力,但會自發站出來維護秩序的群體,形容債券投資人就像市場上的「治安維持者」。
分析師指出,義警未如預期現身,原因包括川普政府調整長天期債供給以壓低殖利率、就業市場惡化、以及聯準會進入降息循環。
勞工部數據顯示,至 3 月底的 12 個月新增就業數較原估少 91.1 萬人,8 月僅增加 2.2 萬人,失業率升至近四年高點 4.3%。Sage Advisory 聯合投資長烏拉諾表示,市場焦點已從財政赤字轉向經濟成長趨緩,這也是聯準會開始降息的主因。他強調,若要再度見到「債券義警」,需等就業反彈與關稅通膨浮現。
同時,最壞情境的關稅通膨並未發生,反而帶來龐大稅收。兩黨政策中心估計,今年前 9 個月美國已進帳 1650 億美元關稅收入。不過,川普關稅的合法性將於 11 月 5 日由最高法院審理。
Aptus Capital Advisors 投資經理泰納則指出,財政收入改善讓市場對美債疑慮下降;瑞穗證券經濟學家認為,財政部長貝森特表態以短天期券融資壓低長天期殖利率,本身已具威懾效果。再加上油價下跌、全球通縮壓力與外資持續買入,長天期公債的賣壓受到限制。
市場人士認為,4.25% 左右的 10 年期殖利率對投資人仍具吸引力,除非通膨急升,否則將持續吸引買盤。
Palmer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 的布雷格補充,外資近月持續增持美債與股票,加上財政部以短期券籌資,投資人縮短久期配置,這些都令義警動作受抑。他同時警告,隨著美債供給沉重、經濟仍具韌性,未來殖利率曲線可能再度趨陡,「債券義警只是潛伏,並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