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外型非最大亮點?專家揭iPhone Air真正突破來自電池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蘋果執行長庫克手持iPhone Air與iPhone 17(圖:Reuters/TPG)
蘋果執行長庫克手持iPhone Air與iPhone 17(圖:Reuters/TPG)

據《TechCruch》報導,iPhone Air 的超薄設計或許很吸睛,其主機板的微型化也令人印象深刻。但根據電池材料製造商 Sila 執行長 Gene Berdichevsky,真正的突破可能藏在鋁金屬與玻璃外殼之內。

Berdichevsky 表示,「這款新 iPhone 的電池相當驚人,」「它是一個完全任意的、平面的形狀——光看那形狀就很厲害。」

他補充道,「我剛從亞洲回來,有機會看到其中一些電池。這是一項革命性的電池技術。」

Berdichevsky 對電池瞭若指掌。他是特斯拉 (Tesla)(TSLA-US) 的第七位員工,曾帶領第一款 Roadster 的電池工程設計,後來成為該電動車廠的後續電池藍本。如今,他掌管的 Sila 正在為消費電子產品生產矽陽極材料,並很快將應用於電動車。

iPhone Air 的特殊設計得益於一項蘋果已獲專利的金屬罐電池 (metal can battery) 技術。即以金屬外殼完整包覆整個電池,增加強度與物理耐用性。目前大多數消費電子產品使用的是軟包裝電池 (pouch cell),採用軟性塑膠外殼,製造成本較低,並允許電池在一定程度上膨脹。

蘋果多年來在 iPhone 中使用 L 型電池。由於所有鋰電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膨脹,L 型電池的內角在膨脹時容易成為問題點。

Berdichevsky 談到,「那相當難處理,而這項新技術基本上讓電池就像防彈一樣穩固。你現在可以把電池做成任何你想要的平面形狀。」

金屬罐電池讓蘋果可以最大化利用 iPhone Air 內部的有限空間。他指出,「它們能夠非常貼近邊緣,」這允許電池靈活填補在各電路板放置後的剩餘空間。

Berdichevsky 認為,多數手機最終都會採用金屬罐電池,儘管成本更高,但額外的能量儲存效益值得。

他表示,這對 AR 和 VR 眼鏡等小型裝置尤其關鍵,並補充稱,他在中國時看到了一些相關原型,「這是一種更大的能量密度提升,因為它能適應各種奇怪的形狀。」

蘋果選擇這種複雜的電池設計,可能也是為什麼尚未將鋰離子電池中的碳陽極換成矽碳陽極的原因。

但他認為轉向金屬罐結構,將有助於未來過渡到矽陽極。純矽陽極比傳統石墨陽極可多儲存約 50% 能量,但材料容易膨脹。像 Sila 這樣的公司已開發專門方法來控制材料內部的膨脹,但在電池層面設計上仍須納入考量。

Berdichevsky 表示,「這項技術絕對有助於把矽引入這類裝置。它能讓我們更進一步推動效能的極限。我們一直面臨取捨,必須管理膨脹的問題。雖然還是需要這麼做,但可以再多推進一步。這非常具有革命性。」

相關行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