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 Air值得買嗎?超薄設計背後 有「這些」妥協

蘋果 (AAPL-US) 新款 iPhone Air 正式亮相,其 5.6 毫米超薄機身成為 iPhone 歷史上最纖薄的機型,被視為蘋果近年來最具突破性的設計。
然而,為了實現這一超薄外觀,蘋果在 相機、電池、散熱與效能 等多個功能上做出了妥協,引發消費者熱議。
iPhone Air 相機系統大幅縮水
在相機配置方面,iPhone Air 的取捨最為明顯。
不同於其他 iPhone 17 機型配備多顆後置鏡頭,iPhone Air 僅搭載單顆 4800 萬像素融合式主鏡頭,放棄了標準版 iPhone 17 的超廣角鏡頭,使用戶無法拍攝大範圍風景照或進行微距攝影。
缺少超廣角鏡頭也意味著無法拍攝 0.5 倍變焦照片,而長焦功能僅能透過數位裁切模擬出 2 倍光學級變焦,遠不及 iPhone 17 Pro 的 最高 8 倍光學級變焦。
影片錄製方面,iPhone Air 不支援電影模式和 ProRes 格式錄製,僅能錄製 4K 杜比視界影片 60fps,低於 Pro 系列 120fps 的專業水準。
iPhone Air 電池續航力與配件妥協
雖然蘋果宣稱 iPhone Air 具備「全天續航」能力,但其 3149 毫安時電池實際只能支援 27 小時影片播放,低於標準版 iPhone 17 的 30 小時及 Pro 系列的 33 到 39 小時。
為補足續航不足,蘋果推出 99 美元的 MagSafe 磁吸電池,可將播放時長延長至 40 小時。
然而,這也增加了機身厚度與成本,與 iPhone Air 的超薄設計理念形成一定衝突,顯示蘋果已意識到電池續航存在局限。
iPhone Air 散熱與效能取捨
iPhone Air 搭載旗艦 A19 Pro 晶片,但僅配備 5 核 GPU,相比 iPhone 17 Pro 系列的 6 核 GPU,在效能上略有差距。
更重要的是,其未採用 Pro 系列的蒸汽室散熱系統,可能在長時間高負載運行下出現性能降低或過熱的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蘋果在介紹 iPhone Air 時幾乎未提及散熱管理,而 Pro 系列則詳述散熱技術,顯示 iPhone Air 的 散熱能力與效能 在極薄機身下存在一定限制。
iPhone Air eSIM 與設計妥協
為追求極致纖薄,iPhone Air 全球僅支援 eSIM,取消傳統 SIM 卡槽,以釋放更多內部空間。雖然提升了安全性,但對經常出差或前往 eSIM 支援有限地區的用戶可能帶來不便。
此外,iPhone Air 僅在聽筒位置配置單一揚聲器,缺少其他 iPhone 機型的底部外放揚聲器,影響媒體播放效果及免提通話音質。
iPhone Air 適合的消費族群
iPhone Air 目標用戶為重視美學設計與便攜性的消費者,其機身僅 165 克,比 iPhone 17 Pro 輕 41 克。
然而,消費者需衡量其外觀吸引力是否足以彌補相機多功能性不足、電池續航有限 以及潛在散熱效能問題。
對攝影愛好者、內容創作者或經常使用超廣角與長焦功能的用戶來說,雖然 iPhone 17 或 Pro 系列機型較厚,但提供更高的功能與使用價值。
iPhone Air 的單鏡頭系統雖能完成基本拍攝,但在現代旗艦手機的相機多功能性 指標上仍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