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系列登場 蘋概股大反攻 鎖定電池與鏡頭
文.洪崇晏
蘋果年度秋季發表會於台灣時間 9 月 10 日登場,市場研究顯示,iPhone 17 系列需求強勁。根據智慧型手機比價平台 SellCell 於 8 月針對 2,000 名美國 iPhone 用戶進行調查,68.3% 受訪者計畫在新機推出後升級,明顯高於去年 iPhone 16 發表前的 61.9%。
在各款新機中,iPhone 17 Pro 與 Pro Max 成為最受期待機型,占升級計畫的 38.1%。標準版 iPhone 17 則有 16.7% 的使用者青睞,而首度登場的超薄 iPhone 17 Air 也吸引了 13.5% 的目光。至於等待摺疊機的比例僅 3.3%,顯示市場仍以傳統機型為主流。
手機續航力為升級主要動機 台達電、光寶科熱度不減
續航力是最主要的升級動機,53% 受訪者將電池列為首要考量。其次為新設計與功能 (36.2%)、螢幕(34.3%)、相機(28.1%) 以及 AI 軟體功能 (7.1%)。根據蘋果 2025 年供應鏈清單,供應蘋果電源的台廠就是台達電(2308) 與光寶科(2301),其中台達電此前已受惠 AI 伺服器的電源需求而大漲一波,股價從 4 月 275 元一路漲到 9 月初 745 元,漲勢還未結束,因為蘋果新機發表之後,台達電還有動能往千元逼近。至於近期表現比較緩的光寶科,股價於 9 月 5 日已經站上 5 日均線,也衝上月線之上,多頭格局沒有改變,只要蘋果的助力一推,可望挑戰 200 元價位。
蘋果結盟 Google 大贏家 鴻海寫最強 8 月營收
彭博報導,蘋果衝刺 AI,已經與 Google 達成協議,要導入 Gemini AI 模型,有助激勵 iPhone 等硬體銷售,並同步促使 Google 加大投資 AI 基礎建設力道,鴻海 (2317) 是蘋果最大硬體組裝夥伴,也承接 Google 大量 AI 伺服器訂單,左右逢源,成最大贏家。鴻海近期股價強勢站穩 200 元之上,公布 8 月營收 6065 億元,年增 10%,為歷年同期最高。
蘋果摺疊機指紋辨識 秋季發表釋佳音
市場傳出蘋果首款可摺疊 iPhone 代號為 V68,外觀採書本式設計,打開後就是一台小平板,預計搭載四顆鏡頭,正面與內側各一顆、背面兩顆。另外,可能和 iPhone Air 一樣取消實體 SIM 卡槽,並且回歸過去的 Touch ID,而非現行的 Face ID,根據彭博報導,相關供應商已著手開發摺疊 iPhone,並計畫明年初開始量產,預計秋季發布。

圖片來源:Pixabay
來源:《理財周刊》130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