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電動汽車最大難題?中國發表《新能源汽車寒區質量報告》

在「2025 汽車極端環境測試技術研討會」上,中國國家高寒機動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正式發布了《2024-2025 新能源汽車寒區質量報告》。這是中國首個聚焦新能源汽車在寒區環境下質量的專項研究報告,並宣布將展開「寒區專項測試」,旨在建立科學完備的測試標準體系。
報告證實了長期以來消費者普遍反映的問題:低溫對新能源汽車性能影響顯著,特別是續航里程縮水和充電效率降低,是消費者抱怨的重災區。這一挑戰也直接導致了新能源汽車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區滲透率遠低於南方省份。
報告分析用戶抱怨與專項測試結果指出,問題集中在內飾、電池充放電、座艙車機三大系統,佔總量的 72%。其中,電池問題以低溫續航差最為突出,佔該系統問題的 79%。寒區專項測試涵蓋續航、充電、空調采暖等六大維度,發現車輛在極寒下將車內加熱至適宜溫度效率有待提高,且智能輔助安全功能在複雜天氣下的通過率仍不足 40%,整體可靠性需提升。
陸媒《廣州日報》報導,儘管面臨挑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積極通過技術創新應對嚴寒。車企及電池供應商在熱管理系統、電池材料及低溫快充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多種新型電池和快速升溫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了車輛在低溫下的續航保持率和充電效率。中國在電機技術上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並能快速應用於產品。這些技術進步使得新能源汽車在高寒環境下的性能表現逐年向好。
此外,插電式混動(PHEV)車型因其兼具電動和燃油的特性,在北方及高原地區展現出獨特優勢,市場佔比逐漸提升。高原地區的新能源車使用也日益可行,充電設施正逐步完善。
《報告》的發布及寒區專項測試標準的建立,對於增強消費者信心、引導產業技術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標誌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正逐步克服曾經被視為「電車不過山海關」的挑戰,憑藉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完善,邁向更廣泛的市場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