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蔡力行:聯發科2奈米晶片9月設計定案 未來將採用A16、A14

聯發科 (2454-TW) 執行長蔡力行今 (20) 日於 COMPUTEX 舉行專題演講,會中指出,首顆 2 奈米晶片預計今年 9 月完成設計定案 (Tape out),相較於 3 奈米,效能將提升 15%,能耗可降低 25%,且未來也會再採用 A16、A14 製程。
蔡力行說,聯發科在疫情期間進入 5G 市場,尤其在旗艦手機市場取得重大成功,自家旗艦手機 SoC 的業績從 2022 年至 2025 年預計成長 350%,市佔率為全球第一,看好 6G 時代將跟著 AI 到來,屆時聯發科將會處於產業有利的位置。
他補充,回顧過去,聯發科一路走來陸續進入手機、智慧電視、Chromebook、智慧音箱的市場,並製造低功耗、高效能的晶片,優化人類的生活,過去十年有 200 億個裝置是由聯發科的晶片所驅動,平均每個人身邊的 2.5 個裝置就搭載聯發科晶片,也笑稱希望大家買更多。
展望後市,蔡力行此次也端出眾多新技術,強調互連 IP 的重要性,如晶粒與晶粒的連接 (Die to Die),可透過聯發科自家的 MLink IP,並同時支援業界標準 UCle,讓客戶自由選擇標準或更快的專有規格。
另外,從晶片內部的 CPU、GPU、加速器彼此連接,到晶片與晶片間的通訊,再到板與板、機櫃與機櫃之間的資料傳輸,整個過程都涉及不同層級的 IP,聯發科目前 224G SerDes 技術已經成熟,未來也會進一步推向 448G SerDes,也涵蓋 PAM4 及 C2C(Chip-to-Chip) 等技術。
蔡力行也認為,隨著 AI 伺服器的功耗越來越大,PMIC(電源管理晶片) 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未來 PMIC 將整合進晶片中,相關技術預期很快成熟。該技術也與台積電 (2330-TW)(TSM-US) 釋出的 IVR 概念不謀而合。
聯發科也將進軍 HBM Basedie 設計,目前正與記憶體供應商、晶圓代工廠密切合作,強調這不僅是技術層面,更是整個生態系的整合問題,需要信任與策略性的合作模式。
另外,AI ASIC 方面,聯發科除既有的解決方案,也與輝達 (NVDA-US) 進一步合作,參與 NVLink Fusion,能直接與 InfiniBand 或 Spectrum-X 連接,實現水平擴展 (scale out) 與垂直擴展 (scale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