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後AAA頂級信評 遭穆迪摘除

穆迪 (Moody’s) 周五 (16 日) 宣布,美國債信評等已從「Aaa」調降一級至「Aa1」,理由是政府債務增加及利息負擔加重,此舉代表美國已失去最後一個由國際三大信評公司給予的最高信評。
穆迪從 2023 年 11 月起就把美國的信評展望降至「負向」,代表 12 個到 18 個月內都在降評的觀察名單中,這次降評後,穆迪給予美國的信評展望是「穩定」。
穆迪原本是三大信評公司中,唯一一家對美國保持最高評級的評級公司。惠譽 (Fitch) 是在 2023 年 8 月、美國國會再次爆發債務上限之爭後調降美國的信評,標普全球 (S&P Global) 早在 2011 年的債務上限危機中,就摘除美國的最高評級,當時還曾引發美國財政部的強力抨擊。
穆迪周五透過聲明說:「雖然我們仍認可美國強大的經濟和金融實力,但我們認為,這些已無法完全彌補財政數字的下滑。」
穆迪在美股收盤後宣布降評消息,10 年期美債殖利率衝高觸及 4.49%, iShares 20+ Year Treasury Bond ETF 下跌約 1%,追蹤標普 500 指數的 SPDR S&P 500 ETF Trust(SPY-US) 下跌超過 0.5%。
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啟動貿易戰之後,曾導致美債殖利率飆高、美元對主要貨幣走軟,顯示投資人可能正把資金搬離原本被視為安全去處的美國。
美國的預算赤字一年逼近 2 兆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6% 以上。目前國會和川府政府正在協商減稅方案,內容包括延長實施 2017 年的減稅法案條款,加上全球貿易戰恐打擊美國經濟,而政府支出通常在經濟放緩時增加,都讓財政赤字問題雪上加霜。
此外,過去幾年的高利率,也提高了政府償債成本。受到 Covid-19 疫情期間大舉支出的影響,美國整體債務規模已經超越美國的經濟規模。
耶魯預算實驗室 (Yale Budget Lab) 周五表示,共和黨的稅改方案預估導致未來 10 年的政府債務增加 3.4 兆美元。假如法案中原本預定未來幾年到期的臨時條款繼續延長實施到 2035 年,政府債務可能進一步膨脹到 5 兆美元。若是這些條款變成永久法條,債務占 GDP 比將在 2055 年左右達到 200%。
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5 月曾向國會議員表示,美國正走在難以持續的軌道上,「債務數字的確很嚇人,如果失去信用,可能走向經濟突然停滯的危機」,而他決心不讓此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