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華爾街大逃殺 不是空穴來風

理財周刊

文.洪寶山

5 月 12 日美中關稅代表團在瑞士達成「共識」,雙方各自調降現有不現實的高關稅,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從 145% 降至 30%,中國對美國加徵的關稅 24%,暫停 90 天,保留 10% 關稅,當天夜盤台指期跳空上漲三百餘點,下午四點左右最高見到 21447 點挑戰季線壓力,川普投顧上周喊多,果然很準,而且免費!不過準了兩次,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坑人,投資還是要有風險意識。

財部非常措施 只能撐到八月

這次川普人造熊市的幾個重點,(1) 製造業回流美國,(2) 重組非紅供應鏈,(3) 降貿易逆差,(4) 降美國債務。川普選擇效仿雷根的關稅戰作為解決手段,究竟能不能達到降貿易逆差與債務赤字,留給時間去證明,眼下要先爭取美國國會的支持,在七月中旬之前採取行動提高債務上限,以避免美國首次出現債務違約的危機。

美國財政部目前正使用「非常措施」(Extraordinary Measures),但只能撐到八月,而八月通常是休會期,所以貝森特呼籲國會:「為了維護美國的信用與聲譽,務必在七月中旬國會休會之前,採取提高或是暫停債務上限的實施」。什麼是「非常措施」?即財政部可以使用一些會計和資金管理技巧,暫時推遲達到債務上限的時間,為國會爭取更多談判時間,但這些措施只是臨時性的,最終會被耗盡。常見措施包括:(1) 暫停向某些政府僱員退休基金的投資。(2) 贖回和重新發行政府證券,以創造額外的借款空間。(3) 調整某些聯邦退休基金的投資策略。

只要國會同意 美債就不違約

不過,美國債務違約是不存在的議題,因為美國的債務上限是由國會設定的法律限制,只要國會通過一項法案來提高現有的債務上限或暫時取消它就過關了。這個法案需要參議院和眾議院都通過,並由總統簽署成為法律。但是在國會同意之前,因為政府的債務接近或達到這個上限時,財政部就無法再發行新的債務來履行其現有的法律義務,例如支付社會保障福利、軍餉、國債利息等。所以理論上,只要國會同意就沒事了。

只是兩黨爭執到鬧僵了也不是第一次,一旦陷入膽小鬼賽局,就會出現技術性違約,債信降評議題就會浮上檯面,金融市場自然動盪。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美國政府真的是借錢過日子,而且過得理直氣壯,走路有風,電影裡債主總是趾高氣昂的,但美國例外。雖然貝森特說:「既然美中都想再平衡,那就一起做,美國多工作,少消費;中國多消費,少工作。」真的,這才是癥結,很棒的願景,真心希望美中雙方都能彼此信任、遵守合約精神。但要美國人勤儉樸實過日子,Mission Impossible。

回顧美國債務佔 GDP 比重歷史,1920 年代 25%,1930 年因大蕭條,債務提高到 40% 以上,在 1945 年因二戰達到歷史新高約 120%,1950 年代經濟復甦,債務降至 60%,1960 年代推動社會福利與越戰支出,債務維持在 40%~50%,1974 年債務比例降至 31.8% 的歷史低點,1970 年代末因石油危機,債務回升至 35%~40%,1980 年代初期雷根減稅與擴大軍事支出,債務升至 40%~50%,1990 年突破 60%,儘管 1990 年代科技創新迎來經濟成長,但 1996 年債務比例提高到 65%。

天災人禍社福 造成美國債攀高

在 1998 年財政盈餘,1999 年降至 58%,網路泡沫並沒有造成債務提高,直到 2008 年金融海嘯,債務比例提高到 68%,2010 年再提高到 90%,歐債危機期間債務突破 100%,2015 年來到 105%,疫情爆發前的 2019 年已經 108%,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債務比例達 129%,之後至今維持在 122%~123%。由此可知,軍事、天災、人禍與社會福利是造成美國債務比例居高不下的關鍵。

來源:《理財周刊》129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相關行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