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漲價傳聞背後:高階機型無法脫離中國 關稅壓力何時解?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周一 (12 日) 報導,隨著美中貿易局勢變動與川普政府部分關稅政策延續,蘋果 (AAPL-US) 正面臨艱難的成本壓力平衡。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考慮在今秋推出的新一代 iPhone 17 系列中調升售價,但刻意避免將價格上調歸咎於關稅影響,而是試圖透過新設計與功能升級來合理化調價行動。
供應鏈調整受限 高階機型難脫中國製造
儘管蘋果已大舉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印度,今年第二季出貨至美國的 iPhone 有過半來自印度生產,但在最關鍵的高階機型如 Pro 和 Pro Max 系列,生產重心仍離不開中國。知情人士指出,印度生產線雖具備部分高階產品的製造能力,但在鏡頭模組、電池容量等複雜組裝環節上,尚不足以滿足蘋果全球市場規模的需求。
Jefferies 預估,去年蘋果在美國銷售的約 6,500 萬支 iPhone 中,超過 一半 為高價的 Pro 與 Pro Max 機型。這類產品毛利率高,但關稅成本難以透過供應鏈節省彌補,勢必成為蘋果漲價的首選調整對象。
關稅壓力未解 蘋果試圖淡化政治敏感性
雖然美中雙方本周宣布 90 天暫停部分關稅措施,但針對智慧型手機的 20% 關稅 依然維持不變,且未來是否取消仍具不確定性。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此敏感時刻極力避免讓外界解讀漲價是直接因應關稅,擔憂引發白宮不滿及消費者反感。
事實上,蘋果面臨的不只是短期的貿易摩擦問題,而是供應鏈去中國化的長期挑戰。根據 TechInsights 分析師 Abhilash Kumar 預估,到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印度有望完全支援美國與印度市場的需求,但中國依然在關鍵零組件供應上保持優勢。
新機設計成漲價主因?高階策略或引發需求疲弱
根據市場消息,今年秋季的新一代 iPhone 17 系列將引入更輕薄的新機型,可能取代現行的 iPhone 16 Plus,售價預計從 899 美元起跳,而頂規 Pro Max 系列價格可能突破 1,199 美元。然而,新功能是否足以支撐漲價,市場尚存疑慮。
分析人士指出,蘋果此番調整更像是「保利潤」而非「拓市場」的防守性策略。若高階機型價格進一步上揚,在消費需求疲弱、手機換機周期拉長的情況下,可能導致部分消費者轉向較低價型號或推遲換機計畫,進一步考驗蘋果的市場策略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