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強升〉童子賢:台幣短期存在套利空間 湧入資金不一定是禿鷹 也可能是候鳥

近日新台幣狂飆,央行總裁楊金龍坦言,發現禿鷹蹤跡。對此,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今 (6) 日指出,對於短期的匯率波動並不擔心,因新台幣存在利差、匯差套利空間,吸引資金流入,認為前期湧入的資金不一定是「禿鷹」,也可能是「候鳥」。
童子賢提到,目前對於短期新台幣的升值還沒有太擔心,現階段升值壓力主要來自熱錢湧入,因新台幣存在利差、匯差套利空間,吸引國際資金的流入。他認為,這筆資金不一定是「禿鷹」,說它是「候鳥」也可以,就短暫停留一下就會跑掉,少了這個因素之後,就回到台灣的本質,也就是出口暢旺與貿易順差問題。
童子賢表示,台灣近 5 年國際貿易順差情形相當高,台灣不斷出口賺進別人的資金,出口順差雖有助經濟發展,但也使新台幣面臨升值的壓力,且過度的出超,可能是經濟失衡的警訊,不要一味迷戀出超,若把出超當成一種勝利,可能陷入 19 世紀落伍的重商主義思維中。
童子賢進一步指出,持續多年出超,就會面臨升值壓力,且出口過於暢旺,某種程度上低估新台幣價值,勞動力、土地與環境資源以低價賣出,也就是說把台灣的勞動力及腦力賣得太便宜了,過度出口並非絕對好事,認為經濟應平衡發展。
至於市場擔憂此次新台幣強升,可能上演「台版廣場協議」,童子賢則認為不同於當年的廣場協議。
童子賢表示,美元在協議前 5 年升值 50%,是由於 1974 年中東戰爭導致油價暴漲,進而引發美國、日本及歐洲的通膨,美國為對抗通膨,大幅提升美元利率至 20%,最終以高利率壓制通膨,卻也引發經濟衰退的問題。而廣場協議的本質是美元經歷大幅升值後,主要貨幣國協商讓美元貶值、其他貨幣升值,並非單純強迫他國升值,而是調整過去美元過度升值的結果。
因此童子賢認為,此次不同於當年的廣場協議,且日本與德國同樣參與廣場協議,後續經濟發展卻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日本因廣場協議,使得出口產業一蹶不振,而德國則成功調整經濟體質,GDP 超越日本,這種情況反映著面臨同樣的匯率調整,卻有不同的經濟發展路徑,匯率固然重要,但不是影響經濟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