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國援助減少 歐洲擬採「鋼鐵豪豬」戰略防衛烏克蘭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在美國軍事援助減少之際,歐洲正尋求增強烏克蘭的自我防衛能力,旨在將其轉變為一個「鋼鐵豪豬」——即一個武裝程度極高、不易受攻擊的國家。
支持者認為,全副武裝是烏克蘭持久安全的最佳途徑,無論是否停火。此為歐盟委員會由愛沙尼亞前總理、現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 · 卡拉斯主導的兩部分新戰略核心。
該計畫首要部分是更快交付更多武器,包含彈藥、武器系統及對防禦城市和前線至關重要的地對空導彈。透過現行的「丹麥模式」,烏克蘭確定需求,丹麥支付並監督訂單,實現了波格丹娜自行榴彈炮等武器的快速交付;瑞典和冰島也採用此法。
其次是協助烏克蘭建立並擴大其國防工業,這被視為支持烏克蘭軍事行動最有效、具成本效益的方式。烏克蘭擁有穩固的製造業和技術人才基礎,其國防部門增長迅猛。
根據烏克蘭未來研究所報告,2024 年烏克蘭武器公司產值達 100 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 200%(為 2023 年的三倍)。政府預計 2025 年產值將達 150 億美元,理論產能更高達 350 億美元。超過 800 家民營和國有企業僱用 30 萬名技術工人。
烏克蘭目標在 2025 年大幅提升產量:生產 500 萬架 FPV 無人機 (從 2024 年的 200 萬架增至)、3 萬架大型遠程無人機、3000 枚巡弋飛彈如射程達 1000 公里的新型「長程海王星」導彈,並測試了用於打擊俄羅斯目標的新型彈道飛彈。
儘管工廠屢遭俄羅斯襲擊 (有些被擊中五次或更多次),生產仍在持續。「有一個持續創新的過程」,在烏克蘭,「一個想法可以在短短幾個月內轉化為到達士兵手中的武器」。烏克蘭在電子戰領域也處於領先地位,例如「利馬」干擾器能中和曾嚴重破壞烏克蘭防禦陣地的俄羅斯滑翔炸彈。前德國國防官員尼科 · 朗格聲稱,烏克蘭在這一領域的能力已經超過了俄羅斯和西方。
然而,融資是一個關鍵挑戰,基輔需要盟友持續提供資金才能實現目標。烏克蘭在生產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部分烏克蘭製造的迫擊炮彈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且高度依賴進口裝甲車輛底盤等關鍵部件 以及西方防空系統,尤其美國防空系統,因其需求量大難以單靠進口滿足。
因此,與西方國防公司的合作至關重要,例如與法國泰雷茲公司合作開發用於擊落彈道飛彈的系統,德國軍工巨頭萊茵金屬公司也在烏克蘭開設了第一家工廠生產山貓步兵戰車。由烏克蘭製造的波格丹娜自行榴彈炮月產量已從 6 門增加到 20 門左右。
卡拉斯最初提議在 2025 年將歐盟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翻倍至 400 億歐元,但在三月的歐盟峰會上遭遇阻礙,該提案縮減為僅提供 50 億歐元用於彈藥,未能獲得更廣泛的支持。卡拉斯仍決心重振她的計畫。《經濟學人》警告說,若無全面的支持,歐洲就可能錯失「支持烏克蘭防禦能力最快、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