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川普汽車關稅對美衝擊大!特斯拉股價崩 陸車廠卻加速「脫美」誰才是真正輸家?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川普汽車關稅對美衝擊大!特斯拉股價崩 陸車廠卻加速「脫美」誰才是真正輸家?(圖:shutterstock)
川普汽車關稅對美衝擊大!特斯拉股價崩 陸車廠卻加速「脫美」誰才是真正輸家?(圖: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本月初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對等關稅,稅率從 34% 一路攀升至 145%,這一「極限施壓」關稅行動讓美國車廠大受打擊,特斯拉 (TSLA-US) Cyber​​truck 搭載的珠海冠宇重慶產 48V 低壓電池成本佔比瞬間突破 50%,但泰國備用工廠仍要數月才能投產。此外,福特汽車 (F-US) Mustang 電動 SUV 重慶出口線被迫停擺,F-150 猛禽皮卡等標誌性車型的對美出口全面凍結。

《36 氪》報導,相較於外國車廠的手忙腳亂,中國汽車產業展現出超乎預期的抗壓性。根據中汽協數據,去年中國對美整車出口量僅 11.6 萬輛,佔國內總出口量的 1.8%,且主要集中於合資品牌,自主品牌早已將策略重心轉向歐洲與東南亞市場。

蔚來 (09866-HK) 供應鏈負責人透露,兩年前已針對碳化矽晶片啟動替代方案,安森美在南韓工廠可在關稅生效後立即切換,每輛車成本增幅控制在人民幣千元級,理想 (02015-HK) 則透過二級供應商清單管理,將受影響晶片單價控制在數元區間,整體成本增幅僅數百元。

這種未雨綢繆源自於中國汽車業對供應鏈複雜性的清醒認知,整車的零件涉及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從莫三比克的稀有金屬到台灣的晶片封測,任何一個環節的中斷都可能引發生產停擺。

報導指出,新冠疫情期間的供應鏈危機促使車廠建立風險模型,將地緣政治因素納入常規評估體系。

上汽 (600104-CN) 通用工程師指出,透過 8 年本土化改造,目前僅剩 4 個引擎零件依賴美國進口,庫存緩衝足以應付突發關稅。這種深度本土化策略使美系合資企業展現出較強韌性,年度損失預估普遍低於人民幣千萬元。

面對關稅風暴,中國車廠展現分層因應策略,主要新勢力車廠建構「雙循環」供應鏈體系。蔚來在合肥基地同步建設三套電池模組產線,分別對應北美、歐洲和東南亞市場標準,理想汽車更針對北美開發出「減配版」電子架構方案,可在必要時快速剝離美​​國產傳感器模組。

中國傳統車廠則靠著規模優勢建立戰略儲備,在上汽通用武漢工廠的倉庫,價值 3 億人民幣的美國進口渦輪增壓器正被分批替換為綿陽生產的國產型號。

這種防禦性佈局背後是長達十年的供應鏈深耕。比亞迪 (01211-HK)(002594-CN) 在西安基地建立的 IGBT 晶片產線,經過四年技術攻關,終於實現車規級功率模組完全國產化,寧德時代 (300750-CN) 在宜賓的鋰電生產基地,從正極材料到電芯組裝實現全鏈條自主可控。

根據中國工信部統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零件國產化率已達 92%,較 2019 年提升 37 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車廠的「防禦性全球化」正催生產業新型態。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圖拉工廠加建混動車型產線,廣汽傳祺在巴西工廠導入本地化研發中心,這些佈局既規避關稅風險,又形成區域性技術標準。

某自主品牌主管坦言:「我們做好了中美雙線生產的準備,但這意味著研發體系要分裂,成本至少增加 15%。」

上周三 (23 日),美國向中國施加關稅的信號開始鬆動,但對於汽車產業鏈來說,依然不能放鬆警惕。主要零組件公司人士說:「我們做全球產業佈局,不能只看 1、2 年的動態,還要看 5 到 10 年,甚至更遠的趨勢」,並指動蕩將成為常態,產業鏈圍繞區域進行獨立化,正在成為趨勢。

部分歐洲豪華車廠,已經在推進中美兩地分別當地語系化,中產中銷、美產美銷成為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但若有一天,連汽車這樣密切關聯產業,都能完成相互「脫鉤」,對世界無疑發出了更為危險的信號。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