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速推進核電發展 國常會批准10台新機組

中國於近期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核准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等核電項目,此舉標誌著中國 2025 年國內核電項目審批的首次開閘。此次獲批的核電工程共計五個,包含 10 台新機組。
具體項目包括:廣西防城港核電三期(5、6 號機組)、廣東台山核電二期(3、4 號機組)、浙江三門核電三期(5、6 號機組)、山東海陽核電三期(5、6 號機組),以及位於台灣海峽對岸的福建霞浦核電一期(1、2 號機組)。福建目前已有福清、寧德、漳州三座運行中核電站,在建的還有霞浦和寧德晴川二期。
這些新機組的投資總額預計將超過人民幣 2,000 億元。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指出,核電工程歷來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拉動力。這種常態化、規模化的審批節奏,有助於核電裝備製造體系形成規模化、連續化發展的良性循環,拉動總體投資力度。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康俊傑認為,自 2022 年以來,中國已連續四年每年核准 10 台及以上核電機組,這顯示中國核電發展政策已由過去較為保守轉向快速發展的「快車道」。
在技術路線方面,此次新核准的 10 台機組中有 8 台採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林伯強認為,核准數量增多也體現了相關技術日益成熟。目前,全球範圍內採用「華龍一號」技術在運與核准在建的機組總數已增至 41 台。中國在核電裝備製造方面,已實現關鍵主設備 100% 國產化以及關鍵零部件技術的自主可控。
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發展核電必須確保安全萬無一失,要求壓實參建單位和業主單位主體責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標準建設和運營核電機組,並持續加強安全監管能力建設,以確保核電安全。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侯英東表示,截至目前,中國核電機組已安全運行 600 多堆年,保持良好安全業績,指標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水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韓雪指出,中國在運核電機組的安全性指標居全球首位。
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截至目前,中國在運、在建和核准建設的核電機組共計 102 台,總裝機容量達到 1.13 億千瓦,核電總體規模首次躍居世界第一。藍皮書數據顯示,2024 年國內核電工程建設投資完成額人民幣 1,469 億元,較上一年增長 54.79%,創歷史新高。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表示,中國核電已進入積極安全有序發展的快車道,部分領域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跨越。
專家認為,此次核電審批開閘釋放清晰信號:在全球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正加快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核電作為穩定、清潔、高效的基荷能源,被進一步確立為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