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鴻海、廣達短線、長線進場時機全破解!兩種劇本教你反敗為勝!

短短不到一個月,台股 AI 指標股 -- 台積電、鴻海、廣達,台股「護國神山」與「科技巨艦」接連重挫,跌的讓投資人人心惶惶。這波跌勢不僅讓短線投資人冷汗直流,也讓長線存股族開始懷疑:現在到底是危機還是機會?是該「貪婪」逢低撿便宜,還是「恐懼」趕快逃命?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鋒,遠近高低皆不同。』其實股市操作中是一樣。長線 (領股息) 投資人和短線 (賺價差) 投資人的利基點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們在進場的時機點也會有所區別。
長線投資人就跟巴菲特一樣,是以時間來換取空間,在股價符合投資價值的前題之下,分批逢低佈局,再耐心等待收成。相反的若是短線投資人,其利基點則在價差交易、順勢而為,故操作策略自然跟中長線的操作大大不同,他是尋求技術面的突破點進場,獲利之鑰則是『買低賣高』。
所以,股市操作要成功,在操作之前就得定位清楚你是要做短線還是長線,短線操作就要順勢而為,長線的操作則是反市場操作,不要原本要作短線因套牢而變成長線、原本要做長線的,卻不敵久盤的時間艱熬而失了方寸,這些都是投資的大忌、虧損的主因。
短線抄底別變抄刀!要看 5 大訊號!
重點來了!你若是短線「價差交易」,是想買低賣高賺錢的投資人:操作一定要「順勢而為。」台股在台積電、鴻海帶頭破底下,指數已創半年新低。就線論線:目前大盤月、季線均下彎形成蓋頭反壓,上檔壓力重重,短線只剩因負乖離過大的跌深反彈,故接下來縱有反彈,也僅能以「反彈」視之,在真正轉強條件出現前,仍須嚴格執行風險控管與資金部位。
由於目前大盤處於跌勢,短線建議:現在不是進場的好時機!台股若要止跌,至少需滿足以下條件:
一、指數連續 3 至 5 日不創新低
二、站回月線
三、K 值出現跟去年 8/5 一樣的超賣現象
四、出現長下影線或隔日長紅
五、台幣轉升 + 外資大買
以上這些訊號愈多愈好,在此之前,建議低持股或空手觀望,等待明確轉強訊號。若你已被套牢,不妨趁反彈減碼,保留現金等待更安全的進場點。
好股跳樓大特價,長線存股族的春天來了?
雖然短線技術面風聲鶴唳,但台積電、鴻海、廣達等 AI 股的基本面卻依然閃耀光芒,這正是長線投資人該興奮的時刻。現在就是趁市場悲觀股價落入低檔、大家都不敢買的時候買進。
以台積電為 (2330-TW) 例,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其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同業,AI 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持續爆發。外資預估,台積電 2025 年 CoWoS 產能將年增 133%,EPS 上看 59.53 元,本益比回落至 16 倍,估值極具吸引力。更別提其赴美投資計畫,預計 10 年內帶動供應鏈市值成長 10 倍,堪稱「護國神山」的長期保證。
鴻海 (2317-TW) 也不遑多讓,身為全球 EMS 龍頭,鴻海坐擁 46.1% 的市佔率,AI 伺服器業務更是 2025 年的成長引擎。董事長劉揚偉信心喊話,今年 AI 伺服器營收將突破兆元,年增 15-20%,EPS 可望挑戰 15-17 元。以目前股價不到 160 元計算,本益比僅 10 倍,堪稱「跳樓大拍賣」價。
所以,你現在問我台積電、鴻海、廣達 (2382-TW) 該如何操作?現在「買」或「賣」都對!關鍵在於你的「定位」!你若是短線交易者,雖說台積電、鴻海、廣達短線跌深隨時會有反彈,但目前短、中、長期均線全數下彎助跌,顯然不是你的最佳選擇,畢竟台幣續貶再見新低,顯示短期外資的賣壓將持續影響台積電這些權值股的反彈力道,短線台積電、鴻海、廣達股價仍不易出現大波段上漲,不適合進場,有套牢的,也應趁反彈賣出。
至於長線投資 + 存股族:別懷疑、要勇敢買進!現在正是逢低布局的黃金時機!台積電、鴻海、廣達的基本面穩固,全球 AI 浪潮與產業趨勢加持下,長期成長無虞。建議分批買進,愈跌愈加碼,若資金有限,不妨用零股定期定額,耐心等待市場回暖。別忘了,巴菲特名言:「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好股票跌下來,就是送給存股族的禮物!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股市如戰場,定位是勝負關鍵。」你是短線賺快錢?還是長線抱金磚?現在就得想清楚。想知道更多台股動態與潛力股?想進一步了解台股盤勢變化?
歡迎關注我們的 Line@與 YT 頻道,江江帶你一起在股海中乘風破浪!
更多產業趨勢報告 + 盤中訊息→請加入江江 Line @:https://lin.ee/mua8YUP
江江每日解盤影片→含金量滿滿,節目內容太精彩 + 太權威惹!
堅持用心製作優質好節目,一定要看到最後!
並且【訂閱 + 按讚 + 分享幫助好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iw2FuK8tU
https://www.youtube.com/@win58899
文章來源:摩爾投顧-江國中分析師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