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3大指標挑戰央行抗通膨應變能力 3月升息壓力驟增
台灣央行於第四季理監事會議中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僅 1.59%,然而,主計總處甫公布 1 月 CPI 年增率達 2.84%,連續 6 個月超過 2% 通膨警戒線,尤其核心 CPI 也衝破 2% 達 2.42%,創 13 年來新高,再加上美國聯準會升息在即,顯然,央行升息迫在眉梢,如何快速應變,也考驗著央行的應變速度。
央行過去一項認為核心 CPI 低於 2%,反映物價平穩,然而,這次核心 CPI 一口氣飆上 2.42%,恐對央行升息腳步造成很大的影響。
事實上,國內物價近幾個月已節節攀升,1 月油料費上漲逾 16%、水果大漲超過 20%、蛋價漲幅也達 15%,也早有不少餐飲業者提前漲價因應成本高漲,進而造成外食費 1 月增幅 3.87%,創 7 年來新高。
從美國升息腳步來看,由於 1 月 CPI 較去年同期大增 7.5%,大幅超乎市場預估的 7.2%,刷新 1982 年 3 月以來最大增幅,顯示通膨前景惡化。
因而,今年身為聯準會決策單位投票委員克里夫蘭聯準銀行總裁梅斯特表示,有鑑於通膨升溫,聯準會今年每次會議都會考慮升息;而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波斯提克也直指,支持今年多次升息並迅速縮減資產負債表。
此顯示,聯準會 3 月升息迫在眉睫,幾乎沒有懸念。
而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曾直指,今年貨幣政策一定朝緊縮方向前進,而升息時點主要看 3 個條件,包括美國經濟金融情勢變化、各國貨幣政策動向和資金移動,以及國內中小企業紓困狀況。
也就是說,美國的升息腳步,緊密牽引著國內貨幣政策的變化。
央行理監事日前公布去年第四季理監事會議議事錄摘要,多位理事關注通膨議題,並認為,若通膨壓力過高,第一季或可考慮提升政策利率,且央行除了密切觀察聯準會貨幣政策調整外,第一季宜妥善思考國內通膨預期心理的影響和未來物價可能的走勢,適時調整貨幣政策。
顯然,央行在第一季的理監事會議,勢必對於通膨有更深度的著墨討論。
整體來看,美國升息腳步加快、國內核心 CPI 已衝上 13 年新高,就連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 17 項民生物價,1 月平均年增衝上達 2.93%,再加上房價節節攀升,央行升息壓力顯然相當重,對此如何因應,考驗著央行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