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帆專欄】中國引領亞洲復甦
在中國大陸以及科技行業的引領下,後疫情時代呈現 V 型復甦態勢。目前亞洲經濟形勢冷熱不均,中國大陸、台灣、韓國和新加坡的工業生產已基本復甦,但多數東盟國家、日本和印度的工業生產因疫情重燃而依然落後。落後者的追趕行情很可能將受到全球形勢的驅動,但在疫苗大規模接種前,防疫限制措施將不時令復甦進程受挫。
鑒於全球需求加速增長、供應面臨瓶頸以及寬鬆政策延續,我們預計亞洲製造業生產將持平於或略高於趨勢水準。
領軍者復甦勢頭見頂
亞洲製造業生產已經反彈。作為最早開始復甦的國家,中國已帶領北亞和科技敞口較高的經濟體走出疫情陰霾,不過,各地區復甦步伐不一。在率先復甦的經濟體中,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和韓國的工業生產增速已大幅高於趨勢水準並開始見頂。與此同時,由於疫情反復和其他暫時性衝擊,亞洲其他地區(東盟四國、日本和印度)至少落後了一個季度。日本、泰國、印度和菲律賓疫情反復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應會在 2021 年下半年消退。不過,這些地區必須加快疫苗接種步伐,以防止未來疫情再度爆發。
2021 年工業週期延長
我們預計亞洲製造業生產將持平於或略高於趨勢水準,原因有三:首先,非常強勁的採購經理指數和強勁的訂單增長意味著全球需求正加速增長。在政策未收緊的情況下,第二至第三季全球需求可能最為強勁。這對出口強勁的亞洲地區有利,過去三個月亞洲出口額同比增速高達 34%。
製造業生產保持強勁的第二個原因是供應鏈面臨供給瓶頸。總體而言,大多數產品的庫存依然較低,而出貨量卻較高。因此,生產者價格指數和利潤率普遍面臨很強的上行壓力,激勵生產者保持較高的開工率。
最後,鑒於通過接種疫苗來實現群體免疫還需幾個月的時間(如果不是數年的話),政策立場很可能將繼續保持寬鬆。各地區疫苗接種進展不一,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地區和印度的接種率最高。因此,儘管中國已恢復中性政策立場,但亞洲其他地區因疫情再現,仍會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可能到明年才會收緊。
復甦範圍擴大
科技行業是早期的領跑者,而目前復甦範圍已擴大至機械、交通運輸(汽車)和化工等行業。輕工業、能源和材料普遍落後。科技行業在疫情期間和之後表現最佳,並繼續受到中國 5G 發展 / 科技自主創新的驅動。不過,機械設備行業增長迅猛,目前已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驅動力。汽車行業緊隨其後,令北亞和中國受益。抗疫相關產品令輕工業受到提振,但增長依然相對緩慢。油價上漲應帶動化工行業在 2021 年下半年迎頭趕上。
專欄為作者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