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猝不及防!2025加密貨幣市場快速從「盛夏」走到「寒冬」

鉅亨網新聞中心
猝不及防!2025加密貨幣市場快速從「盛夏」走到「寒冬」(圖:shutterstock)
猝不及防!2025加密貨幣市場快速從「盛夏」走到「寒冬」(圖:shutterstock)

2025 年初,加密貨幣市場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被部分媒體宣傳為「主流化元年」。比特幣價格穩居 10 萬美元以上,並一度衝上 12.5 萬美元的峰值,讓投資者信心滿滿。

比特幣之外,以太幣也突破 4500 美元。傳統金融機構的比特幣現貨 ETF 持續吸引資金流入,單日淨流入最高曾突破 6 億美元。

然而,市場情勢在短短 6 個月內發生了急劇轉變,加密貨幣總市值蒸發 1.2 兆美元,比特幣跌破 8 萬美元關口。

據陸媒《東方財經》報導,這次從「盛夏」到「寒冬」的轉變,歸因於宏觀流動性、全球監管、市場結構缺陷及投資者信心崩塌四個層面的協同作用。

宏觀經濟環境與流動性抽離

市場對於流動性寬鬆的預期未能實現。由於美國經濟數據的韌性導致通膨持續存在,聯準會選擇維持高利率政策。美國 10 年期國債實際殖利率持續攀升至 4.8% 的高位,使得比特幣的「數位黃金」避險優勢減弱,其高風險投機資產的本質暴露。

在資金外流方面,全球最大比特幣現貨 ETF——貝萊德 IBIT,在 11 月 18 日單日淨流出達 5.2315 億美元,並連續 4 周淨流出,合計 21.9 億美元。此外,加密市場與美股科技股存在高達 0.7 的相關性,導致流動性收緊引發的風險資產拋售形成「雙重打擊」。

全球監管趨嚴與合規壓力

全球監管態勢在 2025 年進入新一輪收緊周期。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在 6 月全面實施,對資產發行和交易平台營運提出了嚴苛的合規要求。這導致數千家小型加密項目因無法承擔數百萬美元的合規成本而退場,造成市場流動性銳減 30%。

在亞洲地區,印度將加密貨幣交易稅大幅提高至 30%,導致當地交易量暴跌 60%。中國香港推行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牌照制度,因其高門檻也抑制了市場的活躍度。

市場結構性缺陷與連鎖清算

加密市場內部的過度槓桿與供需失衡在下半年集中爆發。2025 年加密衍生品平均槓桿率維持在 6.2 倍。高槓桿結構使市場極易觸發連鎖清算:10 月 11 日,比特幣單日跌幅超過 13%,導致 162 萬投資者爆倉,191 億美元資金蒸發。

此外,機構套利策略基差交易的失效,也加劇了拋售壓力;CME 比特幣期貨的三個月滾動基差降至 4.3% 的低點。供應端方面,挖礦難度持續刷新歷史峰值,挖礦成本逼近 7 萬美元關口。部分礦機廠商為回籠資金,加速拋售庫存比特幣,第三季拋售量環比增長 30%。

安全事件與投資者信心崩塌

安全事件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重大打擊。2025 年 2 月,全球大型交易所之一 Bybit 遭駭客攻擊,15 億美元 ETH 被盜。同期,Infini 平台也曝出 5000 萬美元安全漏洞。這些事件動搖了投資者對中心化平台的信任。巨鯨地址隨後加速撤離,例如持有比特幣超 1000 枚的地址在 30 天內減少 94 個。

市場情緒指數(MVI)在 11 月降至 2022 年熊市以來的最低水準,數值僅為 20,反映出市場極度悲觀情緒。據調查,超過 80% 的投資者轉為看空。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