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德勤2026科技預測:AI規模化崛起、半導體供應鏈挑戰與短劇熱潮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德勤2026科技預測:AI規模化崛起、半導體供應鏈挑戰與短劇熱潮。(圖:Shutterstock)
德勤2026科技預測:AI規模化崛起、半導體供應鏈挑戰與短劇熱潮。(圖:Shutterstock)

德勤(Deloitte)最新發布的《2026 尖端技術、智慧媒體與通訊(TMT)行業預測》指出,2026 年將成為科技承諾與實際落地之間差距逐漸縮小的一年。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初期熱潮逐漸退去,全球科技產業正進入一個更加務實、同時更具挑戰性的階段。

德勤報告認為,雖然市場對 AI 的炒作聲量將減弱,但推動其大規模應用的基礎工作,包括數據治理、系統整合以及合規性建設,將成為產業的核心任務。

德勤進一步指出,如果 TMT 行業不出現根本性變革,其整體規模有可能超越任何單一行業,甚至超過所有其他行業的總和。

報告從三個主要角度描繪未來一至五年的科技格局,包括 AI 的發展趨勢、半導體與地緣政治的互動,以及媒體消費模式的快速變化,並認為這些因素將共同重塑全球科技產業的運作方式與競爭格局。

AI 從「訓練」走向「推理」:規模化與代理化轉型

德勤指出,2026 年 AI 發展重心將顯著轉移:全球算力結構將出現根本倒置,用於「推理」,即運行 AI 模型生成回答或執行任務的計算量,將占 AI 總算力的三分之二,遠超模型「訓練」的算力。

儘管邊緣設備(如 AI PC 與智慧手機)出貨量增加,但大多數推理任務仍需在高成本資料中心完成。

這代表對高性能晶片、先進封裝技術及能源的需求不減反增,尤其在應用「思維鏈」等測試時擴展技術(Test-time scaling)時更為明顯。

此外,生成式 AI 使用形態正經歷「靜默革命」:嵌入搜尋引擎、文字處理軟體等既有應用的 AI 功能使用者,將遠多於獨立使用 ChatGPT 等工具的用戶。

到 2026 年,透過搜尋引擎獲取 AI 生成摘要的頻率,將是獨立工具使用量的三倍。這顯示 AI 正從新奇實驗品轉為數位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

企業端方面,「代理 AI」將成為變革核心。傳統 SaaS 模式可能被基於結果或使用量的混合定價模式取代。

若企業有效解決多代理系統互操作性與治理問題,到 2030 年,自主 AI 代理市場規模可達 450 億美元。

不過,這同時帶來複雜性挑戰:企業需重構工作流程,適應人類與數位員工協作的新常態。

技術主權崛起:半導體供應鏈承壓

在地緣政治緊張背景下,技術主權已成各國政策核心。德勤指出,2026 年及以後,各國將加速建立獨立數位基礎設施,尤其是 AI 算力、半導體及雲服務領域。

這將對半導體供應鏈帶來新挑戰。儘管全球都在努力建立彈性的供應鏈,但關鍵技術的貿易限制正在收緊。

報告預測,包括環繞柵極電晶體(GAA)、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以及高頻寬記憶體(HBM)先進封裝工具在內的關鍵技術節點,將成為供應鏈瓶頸。

雖然相關設備直接支出約 300 億美元,但其支撐的 AI 晶片市場規模可達 3000 億美元,連鎖影響巨大。

物理 AI 領域亦受益於技術主權推動。隨著視覺 - 語言 - 行動(VLA)模型成熟,更高自主性的工業與人形機器人市場,有望在 2030 年迎來爆發。

同時,低軌道衛星(LEO)與直連裝置(D2D)技術也將重塑全球連接格局。

德勤預測,到 2026 年底,低軌道通訊衛星將超過 1.5 萬顆,但商業化仍面臨主權監管、頻譜干擾及收益實現等挑戰。

對電信運營商而言,技術升級邊際效應逐漸遞減。在發達市場,消費者已難以感知網速提升的差異。

德勤指出,2026 年,留住用戶的有效手段可能是品牌與服務體驗,例如贈送比薩或電影票,而非單純宣傳 5G 或 6G 網速。

媒體碎片化:內容生產「好萊塢化」

與此同時,媒體娛樂行業正在被短片與生成式 AI 雙重重塑。

德勤特別關注「微短劇」(Micro-dramas)的崛起,每集僅幾分鐘的直螢幕短劇,不僅在亞洲市場受歡迎,在西方市場也展現強大吸金能力。

預計到 2026 年,微短劇收入將翻倍至 78 億美元,挑戰傳統流媒體和社交平台的地位。

影片 Podcasts(Vodcasts)則結合音頻與視覺元素,預計 2026 年全球廣告收入將達 50 億美元,提供品牌更具沉浸感的營銷管道。

然而,生成式 AI 影片技術成熟帶來雙刃效應:雖能賦能創作者,但也可能使社交平台充斥合成內容,尤其在美國大選等敏感時期,AI 內容監管壓力將顯著增加。

平台需透過浮水印、標籤及溯源技術,在創新與合規間取得平衡。

此外,公共服務廣播機構(PSBs)正在探索新模式,與 Netflix(NFLX-US) 、亞馬遜 (AMZN-US) 等流媒體合作,甚至將內容分發權交給社交平台。

這種「借船出海」策略雖有品牌稀釋風險,但為傳統媒體提供流媒體時代的可持續發展範例。

總體而言,德勤報告顯示,2026 年將不再僅是技術突破之年,而是技術被規範、整合與變現的一年。

從 AI 的推理運算到微短劇的內容狂歡,從國家層面的晶片博弈到個人選擇電信套餐,科技正以更隱蔽、更務實也更具侵略性的方式,重塑全球經濟與社會運行的邏輯。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