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賣出訊號」浮現!美銀:機構現金創13年低、風險偏好升高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ofA)最新發布的報告揭示,全球機構投資者情緒出現關鍵轉折。市場已將「軟著陸」視為主流共識,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自 2024 年 12 月以來首次轉為淨正值。
然而,投資者的極端樂觀情緒導致現金倉位降至 3.7% 的 13 年低位,美銀警告,歷史數據顯示這構成了明確的「賣出訊號」。
宏觀預期:軟著陸成共識 增長預期首度轉正
美銀指出,機構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態度明顯轉趨樂觀,帶動整體增長信心大幅回升。
調查顯示,53% 的基金經理認為全球經濟將順利「軟著陸」,另有 37% 預期出現「無著陸」的情況,創下 2025 年 1 月以來最高比例;僅 6% 仍擔憂硬著陸,反映市場對經濟下行的恐慌已大幅降溫。
同時,11 月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首次由負轉正,淨 3% 的基金經理看好未來 12 個月的經濟走勢,為 2024 年 12 月以來首次重回正區間,整體預期也與股市表現逐步靠攏。
此外,AI 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更受到市場高度重視,53% 的基金經理認為 AI 已開始帶來效率提升,創下三個月新高,顯示其對實體經濟的拉動力已獲得廣泛認可。
資產配置:股票與大宗商品獲超配 現金倉位創「賣出訊號」
根據美銀,機構資產配置呈現出「風險偏好回升」的特徵,倉位已達到極端水準。
現金部位持續下降,目前僅剩 3.7%,較 10 月再度下滑。美銀指出,歷史上現金倉位跌破 3.7% 的情況自 2002 年以來僅發生 20 次,之後 1 至 3 個月內股市通常走跌、國債則表現相對強勢,屬典型的「賣出訊號」。
相較之下,股票的配置明顯增加,全球股票超配比例升至淨 34%,創 2025 年 2 月以來新高。
此外,大宗商品超配比例也攀升至淨 17%,為 2022 年 9 月以來最高,成為目前機構最看好的核心資產之一。
在板塊輪動方面,機構明顯偏好醫療保健(自 2022 年 12 月以來最高超配)、銀行與必需消費品。
與此同時,可選消費則遭遇創紀錄幅度的減持,電信、工業與英國股票同樣被大量撤出,反映市場資金正快速向防禦與基本面相對穩健的領域流動。
市場熱點與風險:AI 成最大矛盾點 私人信貸風險引擔憂
美銀指出,市場當前的焦點正集中在 AI 相關交易與潛在信用風險上,而對泡沫化的擔憂也不斷升溫。
報告顯示,「做多七巨頭」再度成為市場最擁擠的交易,獲得 54% 基金經理的認同,遠高於排名第二的「做多黃金」僅 28% 的比例。
同時,AI 已成為市場最關注的尾部風險來源,45% 的基金經理將「AI 泡沫」視為最大風險(較 10 月大幅攀升),更有 53% 認為 AI 股票已經進入泡沫區間。
在風險來源方面,多達 59% 的基金經理指出私人股權與私人信貸可能引發系統性信貸事件,為 2022 年此議題被提出以來最高共識。
此外,企業資本支出也受到關注,淨 20% 的基金經理認為企業已經「過度投資」,這是自 2005 年 8 月以來首次出現此類觀點,反映市場對 AI 相關資本開支過度擴張的憂慮正在升溫。
2026 年展望:新興市場與日元成首選 AI 催化劑
美銀表示,機構投資人已對 2026 年的資產表現、推動市場的主要催化劑及重要數據指標給出清晰預測。
從資產選擇來看,42% 的基金經理認為國際股票將成為 2026 年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22% 則看好美股。
在股指方面,最受青睞的是 MSCI 新興市場指數,有 37% 的經理人支持;貨幣配置上則以日元(30%)與黃金(26%)最具吸引力。
至於市場走勢的驅動因素,43% 的受訪者認為「AI 生產力的廣泛釋放」將是 2026 年最大的牛市催化劑,而 45% 認為「通膨回升與聯準會加息」將構成最大熊市風險,另有 26% 擔心 AI 相關資本開支增速放緩可能拖累市場表現。
在關鍵數據預期方面,45% 的基金經理估計 2026 年底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將落在 4.0% 至 4.5% 之間,僅 1% 認為有機會下探至 3% 以下。
對股市的評估亦偏向保守,43% 預期標普 500 指數年末將位於 7000 至 7500 點區間,僅 1% 看好突破 8000 點。
而在貴金屬部分,34% 的受訪者認為黃金價格年底可能升至每盎司 4000 至 4500 美元。
反向交易策略:把握擁擠交易反轉 佈局被低估資產
美銀指出,在目前機構倉位已逼近極端水準的情況下,反向交易策略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核心思路是「賣擁擠、買冷門」。
該行表示,當前過度擁擠的部位已不再為風險資產帶來助力,反而形成上行阻力;若聯準會在 12 月不啟動降息,市場可能面臨更深度的泡沫修正,使得熱門與冷門資產之間的估值差有機會收斂。
在具體配置上,美銀建議偏向反向布局,包括:做多現金、做空股票;做多英鎊、做空日元;做多富時 100、做空 MSCI 新興市場;做多可選消費、做空銀行;以及做多能源、做空醫療保健等組合。
總結:2026 年關鍵字 「謹慎樂觀 + 結構分化」,把握三大主線
美銀指出,2026 年投資的核心關鍵字將是「謹慎樂觀」與「結構分化」,在軟著陸預期增強之際,市場仍面臨倉位過度擁擠與 AI 泡沫風險並存的局面,因此投資策略需要圍繞三大方向展開。
第一,資產配置上,建議優先關注國際股票與 MSCI 新興市場,避開被過度炒作的「七巨頭」。大宗商品仍具上行潛力,而日元與黃金可作為重要的避險工具。
第二,主題布局上,應把握 AI 生產力長期釋放的結構性機會,同時留意短期泡沫可能修正;此外,中國經濟復甦被視為第二大牛市動能,相關資產值得關注。
第三,風險管理方面,需警惕私人信貸領域可能引發的信用風險,以及過低現金水位造成的短期市場回調。反向策略如布局被低估的可選消費與能源板塊,也能強化組合韌性。
美銀強調,投資者應根據機構倉位變化與政策走向(如聯準會降息節奏)靈活調整配置,在維持樂觀的同時保持必要謹慎,透過分散布局在波動中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