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輝達公布亮眼財報,AI 基建狂飆:台達電股價搶先反應

謝晨彥分析師(摩爾投顧)
輝達公布亮眼財報,AI 基建狂飆:台達電股價搶先反應(圖:shutterstock)
輝達公布亮眼財報,AI 基建狂飆:台達電股價搶先反應(圖:shutterstock)

近期美股的回檔整理,其核心原因並非 AI 熱潮的降溫,而是短期「流動性緊縮」所致。在聯準會降息預期下降、美國政府又經歷關門風波的背景下,市場資金趨於緊張,為股市帶來壓力。然而,這股緊縮浪潮預計將有所緩解:Fed 將於 12 月 1 日結束縮表,有助於市場流動性的改善。儘管當前市場因降息預期下修而震盪,但法人仍持「短空長多」的觀點。這表明結構性的牛市根基未變,當前的拋售壓力只是等待資金與政策面重新校準的過渡期。

台股目前的核心焦點,仍落在兩個問題:聯準會會不會降息?AI 是否存在泡沫?
從產業面來看,台積電在 OIP 論壇提出「節能 AI」架構,並展示未來可解決 AI 高耗能問題的新平台,對整個產業鏈都是長線利多。技術進步意味著 AI 的成本下降、商業模式成熟,企業投入將加速,長期動能並未改變。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明確指出,即使 AI 被視為泡沫,它也是植根於底層基礎的「底層泡沫」,這場技術革命將是持續「好幾個十年」(Decade)的長週期增長。他強調,產業當前面臨的瓶頸並非資金不足,而是能源成長的速度與需求不成正比。企業的行動印證了這一判斷:亞馬遜近期發行 150 億美元債券,目標是持續擴張資本支出,全力推進 AI 基礎建設。同時,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也大筆買入 Alphabet,正是看好其在 AI 平臺(如 Gemini 3.0)上的技術領先地位與巨大潛力,資金已毫不猶豫地押注於 AI 的長線成長。

AI 產業的發展路徑清晰可見,共分為三個關鍵階段:首先是 AI 基礎建設(如晶片、伺服器)的鞏固;其次是平臺的搭建與普及;最終則是訂閱收益的長期變現。臺灣在第一階段的供應鏈中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從台積電在 OIP 論壇上提出的節能 AI 技術,到鴻海、台達電在 AI 伺服器代工的領導地位,都證明了台股將是這場超級週期的核心受益者。面對美股因流動性帶來的短期回調,投資者應避免因技術性修正而過度悲觀。聯準會的政策終將因經濟數據而轉向,而 AI 帶來的科技創新與資本投入仍在加速進行。因此,當前每一次的回檔,都是檢視個股、逢低佈局,以迎接下一波大行情的絕佳時機。

輝達 (NVDA-US) 公布再度「優於預期」的財報與財測,展現 AI 週期仍在強勢上升期。上季營收達 570 億美元、年增 62%,淨利大增 65%,EPS 1.30 美元;本季財測上看 650 億美元,不僅高於市場預期的 620 億,更較三年前同期成長近十倍,顯示 AI 基礎設施投資持續爆發。雖然毛利率略低於預估至 73.6%,但財務長強調 2027 年仍可維持 75% 高檔區間。

CEO 黃仁勳明確駁斥「AI 泡沫論」,指出 Blackwell 及 Blackwell Ultra 需求火熱,「雲端部署的 GPU 已經賣光」,AI 生態系正全面擴張,從大模型公司、AI 新創,到各國政府均加速採用。他也透露 Rubin 將於 2026 下半年量產,而 A100 至今仍在滿載運作,反映供給仍長期不足。先前提到的 5,000 億美元 AI 晶片訂單,財務長更表示「只會往上」。

中國市場仍受地緣政治限制,輝達本季財測未納入任何中國資料中心收入,但仍希望未來能重啟商機。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最新批准向阿聯與沙國出售最多 7 萬顆先進 AI 晶片,代表政策轉向,有利輝達擴大中東市場,但供應須符合嚴格安全條款,避免技術流向中國。

整體而言,輝達仍處 AI 基建長浪的核心位置,需求遠大於供給,成長動能未見放緩。

台達電(2308-TW)在輝達財報報喜後成為台股 AI 供應鏈強勢指標,股價強彈、法人紛紛調高目標價,主因其在資料中心電源與能源管理領域具備全球領先地位。隨著 800V 直流供電架構成熟,台達電加速推進垂直供電與 DC-DC 模組化方案,並已因應客戶導入時程就緒,預期將在 AI 伺服器功耗大幅提升的趨勢中持續受惠。管理層也指出,未來資料中心將帶動微電網與大型儲能需求擴張,進一步開啟新一波成長曲線。

在產能布局上,台達電今年資本支出約 400 億元,明年維持相近規模;泰國廠新增三座新廠、美國液冷組裝能力擴張,並視需求快速調整產能。此外,部分非美市場訂單重新回到中國投產,有助強化區域供應鏈彈性。

不過市場對其估值看法分歧。目前股價已反映 2026 年後的獲利預估,本益比約落在 30 倍區間,屬偏高位置;雖然台達電具穩定現金流與高毛利結構,長期享有合理溢價,但短線若大盤震盪仍可能受回檔壓力影響。整體而言,台達電兼具 AI 電源龍頭、能源管理成長題材與永續治理優勢,長期基本面向上不變,但股價短線波動需留意評價風險。

回顧 2020 至 2024 年,台股連續五年在 11、12 月雙月上漲,歲末行情幾乎成慣性。今年在 AI、半導體及集團作帳題材輪動下,更是歷年最強的一年。資金動能依舊充沛,外資持續回流、投信積極布局,集團與主力同步啟動年底作帳行情。從高價電子、IC 設計到傳產,輪動節奏清晰,多檔強勢股已進入起漲階段,未來兩個月潛力可望上漲 30%~50%。

整體而言,今年年終行情仍可再創新高,11、12 月將是投資人絕對不能錯過的黃金期。抓準主流、順勢操作,才能在這波行情中脫穎而出。

還不知道怎麼選股的粉絲朋友,趕快到我的 Line(@gp520),輸入” BUY”

也可以到我的直播,來了解我對近期盤勢的看法

 

股怪教授每日直播,最專業及最有內容的節目,一定要收看呦!
每天都準備最即時的資料,要跟各位投資朋友分享。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