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作帳行情啟動 法人佈局解碼
文.張興華
時序進入 2025 年底,面對年度結算,包括投信、外資及集團年底作帳行情均已於 10 月開始啟動,且目前即將進入 12 月的最後衝刺階段,作帳行情愈趨明顯,尤其是關乎投信業者與基金經理人的基金績效排名順序外,更影響投信業者後續發行新基金的資金募集效率,因此投信法人年底這波作帳行情,更動見觀瞻,並牽動市場佈局走向,值得一探究竟。
年底法人作帳行情,被視為投信基金經理人的年度最關鍵戰役,畢竟攸關基金經理人的年度操作績效與基金績效排名,且將一併上網公開,因此面對年底作帳行情,市場與投資人均關切法人佈局動向,從投信 10 月以來的籌碼角度觀察,已由 AI 主力概念轉向 AI 周邊與記憶體供應鏈,且增持金融與傳產等防禦性個股,反映年底資金配置趨向穩定配置的需求。
上市櫃全年營收挑戰 60 兆元新高
台股現階段在 AI 永動機的推動下,10 月份台股延續 AI、記憶體與金融類股雙主軸行情,不僅 10 月台股指數續創新高、月線大漲 2412 點,台股上市櫃公司整體營收總計達 4.64 兆元、僅次於 9 月份的 4.68 兆元,為史上單月第 2 高,且連續 4 個月營收保持在 4 兆元以上,法人預估今年全年上市櫃整體營收可望挑戰 60 兆元的新高。
理周投研部指出,受惠北美四大資料中心 (CSP) 業者今年擴大資本支出投入 AI 基礎建設的軍備競賽,估計包括 Google、Meta、Amazon 及 Microsoft 的年度資本支出由原本 61% 上修至 65%,達到 3680 億美元規模,預期至 2026 年四大 CSP 業者的資本支出將再擴增至 6000 億美元,年增達 40%。
台股 AI 供應鏈在這波 AI 基建中從上游的 ASIC、IC 代工、IC 封測,到中游的散熱組件、電源供應,再到下游的伺服器代工組裝均全面受惠,同時也帶動台股加權指數 10 月屢創新高,統計 9 月與 10 月台股指數漲跌幅,第四季開頭的 10 月指數延續 9 月的漲勢,月線指數上漲 2412 點、漲幅擴增至 9.34%,且當月成交總值與 9 月同步超過 10 兆元達 10.9 兆元 (如表一)。
從表一中看外資與投信於台股 9 月與 10 月的買賣超情況,外資呈現連續 2 個月賣超的情形;投信法人部份,則是 9 月配合季底作帳大幅買超達 1999 億元,10 月則是轉賣超 991 億元。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外資去年 9 月賣超 950 億元、10 月轉手買超 390 億元;投信去年 9 月買超 812 億元,10 月連續買超 404 億元。
法人操作先結帳再作帳
分析外資與投信法人今年與去年 9、10 月的操作與買賣超的差異,差別在 10 月的外資與投信均是呈現同步賣超的局面,且投信賣超的幅度更大過外資的幅度近 1 倍。
主要關鍵在 AI 供應鏈的主力個股如台積電 (2330)、京元電(2449)、日月光(3711)、奇鋐(3017)、台達電(2308)、光寶科(2301) 及鴻海 (2317) 等股價屢創新高,且這些個股多屬於國內眾多基金的主要成份股。
面對年底作帳行情,這些股價過高的成份個股再漲空間遭到壓縮,因此有必要做些賣超性調節,以便將股價拉回,以利後續年底 12 月時衝刺業績。而外資連續於 9、10 月的賣超動作,基本上的理由也是如此。
資金轉進 AI 周邊與記憶體股
理周投研部表示,從第四季開頭 10 月份起,就投信佈局的籌碼面觀察,出現二大特徵,分別由 AI 概念主要權值股轉向 AI 周邊與記憶體供應鏈個股,並增持金融與傳產具防禦性個股,反映其年底資金穩定配置的需求。
同時投信這些佈局的持股比重再度回升,顯示法人資金進場為年底作帳行情積極運作。
除此,投信法人 10 月買超回補金融股與記憶體個股的動作,即展現其操作由高成長性轉向穩健獲利的「高股息 + 修補庫存」二大主軸。
金融股部分,選擇買進高殖利率與第三季獲利穩健個股,如台新新光金 (2887)、聯邦銀(2838) 等,均加碼買進。
另隨著 AI 供應需求強勁帶動記憶體報價止跌,預期明年需求持續成長,包括南亞科 (2408)、華邦電(2344)、威剛(3260) 及南電 (8046) 等股,也成為主要買超的標的。
而傳產部分的電纜與電機族群,如華新 (1605)、東元(1504) 也分別在 AI 基礎建設的延伸效應下,獲得投資佈局買進。
年底集團作帳上漲機率高
第四季的 11、12 月為台股傳統旺季,台股加權指數於這二個月在上市櫃公司的業績題材與法人、集團作帳行情相互配合下,多是上漲的格局走勢,分析台股自 2015 年來至 2024 年的近 10 年來 11、12 月漲跌表現 (如表二),11 月的漲跌比例為 6:4,12 月指數的漲跌比為 8:2,即便面臨 2019 年至 2022 年的 4 年新冠疫情期間的 12 月台股指數,也僅 2022 年指數下跌 741 點,其餘月線皆為收漲。
國內券商投顧法人認為,站在產業的需求與業績表現來看,現階段 AI 發展與成長速度發展快速,帶動台股整體 AI 供應鏈的營收獲利持續增長與創新高,包括從 AI 晶片供應上游的先進製程台積電,先進封測如日月光、京元電,再下游的伺服器 ODM 廠,如鴻海、廣達 (2382)、緯創(3231)、緯穎(6669) 等,都在這波 AI 趨勢中受惠。
加上,這時期也正是集團作帳行情開始啟動,可留意今年表現強勢的鴻海集團、華新集團的華新科 (2492)、華邦電 (2344),以及南亞集團的南電 (8046)、南亞科 (2408),可望為投資人帶來不錯的年底紅包行情。
嚴選低基期 AI 股 仍有大漲機會
法人表示,由於 AI 供應鏈重要主力股目前股價漲幅與基期都已偏高,適逢年底法人衝刺作帳,已影響投信法人操作佈局,並而轉向 AI 供應鏈中營收成長與有業績題材的低基期個股,並連續加碼買超,如 PCB 族群相關的南電 (8046)、定穎(3715)、尖點(8021)、台光電(2383),IC 封測的台耀(6274),散熱的奇鋐(3017),電池模組的 AES-KY(6781),伺服器機殼的勤誠(8210) 等。
有別以往投信法人佈局權值股或高價標的股作為衝刺年底作帳行情的方式,今年重新佈局挑選具業績題材且多為中低股價或低基期的個股為標的,一般投資大眾可以更輕鬆從前述個股中,找出適合自己投資屬性的個股,從容搭上這波法人年底作帳行情的順風車。

圖片來源:Pixabay
來源:《理財周刊》131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