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跌破9萬美元大關、今年漲幅全回吐!幣圈寒冬襲來還是結構洗牌?

比特幣在周二 (17 日) 亞洲盤交易時段跌破 9 萬美元,是七個月來首度跌破此整數,這波歷時約一個月的拋售潮不僅讓今年來漲幅化為烏有,也撼動整個幣圈的信心。
比特幣周二亞洲盤上午一度下跌 2%,延續自 10 月初突破 12.6 萬美元歷史新高之後出現的下跌走勢。這也是比特幣七個月以來首次跌破 9 萬美元,上回發生在 4 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解放日」關稅後,那波賣壓曾讓比特幣跌到 74400 美元。
比特幣上周遁入「熊市」,象徵從近期高點回跌至少 20%。周末期間還曾出現「死亡交叉」行情,指的是 50 均線跌破 200 日均線。
比特幣走勢反轉,正是美國經濟遭遇逆風的時刻,目前投機市場普遍估值高昂,交易員正在評估聯準會 (Fed)12 月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已使股市從近期高點滑落,風險胃口收斂。這些因素讓比特幣面臨進一步下跌的風險。
Monarq 資產管理公司執行合夥人 Shiliang Tang 說:「既然現在 Fed 12 月降息機率跌破 50%,在比特幣跌破 10 萬美元重要心理關卡之後,加密貨幣市場可能持續走低。」
比特幣曾在 10 月 6 日飆升至 12 萬 6251 美元的歷史高峰,但川普四天後祭出令人意外的關稅威脅,引發全球市場震盪,當時超過 15 萬人爆倉、金額超過 190 億美元。
目前看來,儘管機構投資人並未撤離,但散戶參與率和逢低買進的氛圍都趨於和緩,這一點在投機性質濃厚的替代貨幣 (altcoins) 上特別明顯。
CryptoQuant 的數據顯示,目前賣出比特幣的投資人目的仍是為了「獲利了結」,這意味著市場尚未出現投降式拋售或被迫平倉的情況。但數據也指出,散戶並未逢低進場,只是靠加密貨幣巨鯨趁低價買進。
包括 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u(MSTR-US) 等上市公司在內的數位資產儲備公司,因為今年稍早大量買進加密貨幣資產,現在正面臨壓力:由於代幣價格跌破重要的累積價位,部分投資人被迫重新檢視部位配置。
在此同時,選擇權交易員押注價格將跌得更低,近來的交易資料顯示,市場對跌到 8.0-8.5 萬美元行使價的下檔保護需求,最為強勁。
加密貨幣寒冬?
雖然諸多跡象對比特幣不利,但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悲觀。
加密貨幣投資公司 Frontier Investment 執行長 Louis LaValle 說:「我不認為我們進入幣圈凜冬,而是正在見證比特幣的壯大。」
他說:「這看起來不像是典型的那種大家全面放棄、價格暴跌 70-80%、交易量枯竭、興趣消失的模式。我們現在在比特幣上看到的,是資產持有與交易方式的轉變,是市場結構的過渡,而不是一場循環性的熊市。」
Amplify ETF 投資組合經理 Kevin Kelly 指出,比特幣過去曾在沒有機構採用作為背景的情況下,進入價格下跌期。但這一輪的下跌「明顯不同」,因為比特幣如今已成為「成熟的資產類別,機構採用與流動性」都在提升,證據之一就是有報導指出,摩根大通 (JPM-US) 將接受比特幣作為抵押品。
Amplify ETF 的 Kelly 指出,投資人並未失去興趣。比特幣在 2023 年 1 月觸底並經歷一段大幅上漲之後,市場出現「消化期」是很正常的。
Kelly 指出,在比特幣無法守住具有高度心理意義的 10 萬美元大關,市場已滑入「極度恐慌區」,從歷史來看,這往往是投入比特幣的好時機——即便是長期投資者,也可以在未來一季透過定期定額逐步加碼。
同時,大環境對比特幣也更趨友善。
經營比特幣挖礦和 AI 資料中心的 HIVE Digital Technologies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長 Frank Holmes 表示,大環境在結構上正變得「更有利」於比特幣與黃金。
他指出,政府過度支出與持續印鈔,為比特幣值和黃金提供長期支撐,「即便短期市場情緒轉弱、新用戶成長放緩,負債攀升、貨幣擴張與地緣政治分裂等結構性趨勢,依然有利於稀缺、去中心化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