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資忠告:年輕人必知的四大理財建議

根據《Investopedia》報導,被譽為「奧馬哈先知」的巴菲特,11 歲就完成了他的第一筆股票投資。如今,他的身家已超過 1,400 億美元。
雖然大多數年輕投資者無法複製如此驚人的財富,但巴菲特的投資忠告非常簡單:早點開始、保持耐心、只投資自己了解的領域。
這些原則指引他數十年,也正是他今天對初入投資的年輕人所給的寶貴建議。
以下是巴菲特給年輕投資者的四大基本投資忠告。
早開始總比晚開始好
針對巴菲特「早點開始」的投資建議,11 歲對大多數人或許太年輕,但專家認為「拿到第一份薪水」就是理想的起點。
財務規劃師、Custom Fit Financial 擁有者加蒙(Chad Gammon)表示:「我從孩子 16 歲開始教他們投資。那時他們剛開始賺錢,生活支出還不多,像房租或房貸尚未出現。孩子們學會了投資比背負債務更有價值。」
加蒙補充說:「並沒有絕對完美的投資年齡,而是要看何時有條件開始投資。拿到第一份薪水,是學習理財的好機會。」
耐心是成功關鍵
巴菲特的投資忠告中,耐心被視為核心。許多投資者容易急於求成,但巴菲特建議,要專注於長期目標,並在市場波動時保持冷靜。
他曾說:「股市的設計,是把錢從積極的人轉給有耐心的人。」並補充說:「我們最喜歡的持有期間是永遠。」不過,這並非永不賣出,而是選擇能長期創造價值的公司。
舉例來說,微軟 (MSFT-US) 2005 年 9 月股價約 18 美元,十年後約 50 美元,但耐心的投資者持有至 2025 年 10 月,股價已突破 500 美元。
精挑細選投資標的
巴菲特強調,投資不應衝動,而應建立在充分研究基礎上,而非僅憑直覺或跟風。
長期合作夥伴蒙格(Charlie Munger)曾引用巴菲特的話說,如果每位投資者只有 20 個投資機會,就會更加謹慎地選擇每一次投資。
加蒙表示,他教孩子們選擇低成本、可涵蓋多家公司標的,例如指數基金,透過單一購買就能分散投資組合風險。
做功課,投資自己了解的領域
最後,巴菲特的投資哲學也強調:投資前必須充分了解標的公司。外媒指出,他會仔細閱讀年報、研究商業模式,並只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
他在 1996 年致波克夏 (BRK.A-US) 股東的信中寫道:「你不必精通每家公司,也不必了解很多公司,你只需要評估自己能力圈內的公司。圈子的大小不重要,認清它的邊界才是關鍵。」
這代表,如果你從事醫療行業,可能對製藥公司更了解;如果在科技領域,可能對應用程式公司更有感;如果是孩子,也許會對喜愛的媒體公司更感興趣。
對於巴菲特來說,投資的關鍵在於認清自己知道什麼,也了解自己不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