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錯過AI行情了?下一波超額報酬藏在這裡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錯過AI行情了?下一波超額報酬藏在這裡(圖:Shutterstock)
錯過AI行情了?下一波超額報酬藏在這裡(圖:Shutterstock)

美股在人工智慧 (AI) 熱潮與七巨頭的帶動下狂飆,如今投資人環顧四周,不知道還能買什麼。

據《Barchart.com》周一 (10 日) 報導,同樣的股票主宰了所有對話、圖表與新聞頭條。曾為他人帶來財富的敘事,如今成了他人的夢魘。大多數人被困在追逐動能與等待永遠不來的回檔之間——而這正是災難性決策的開端。但矛盾在此:當市場噪音達到頂峰,機會往往轉移到更安靜的角落。超額報酬 (Alpha) 不會消失,它只是遷移到資金與注意力尚未追上的地方。

真正懂得結構、而非情緒的投資人,才是能抓住下一階段報酬的人。下一個重大機會,不會來自追逐已經漲完的標的,而是來自結構性超額報酬。當企業重組、重新聚焦、精簡時,價值將被釋放。

指數雖重返歷史高點,但市場領漲的卻仍是那幾個熟悉的名字。表面強勢之下,基本面卻逐漸分化。投資人普遍感到被困住了,在追漲與等待修正之間舉棋不定。這種猶豫讓多數人錯過潛在價值。 

機構投資者並沒有等待,他們正默默轉進那些現金流穩定、預期低、即將迎來結構性催化劑的公司。這正是專業投資人面對成熟周期的思維:當大多數人覺得錯過行情時,他們要嘛追逐熱門,要嘛退守避險——兩者都太晚。市場總是經歷三個階段:敘事、忽視、實現。 真正的利潤誕生在第二階段,當沒人注意時。如今,機會就藏在創高與舊敘事的噪音之下。

結構性 Alpha

結構性超額報酬並非來自市場炒作或成長故事,而是來自變革。它源自企業重整、分拆、剝離及股東行動主義推動的改革。這些時刻迫使企業揭露真正的價值,分離有效與無效的部分,重整誘因,讓管理層專注於績效,而非維持龐大帝國。 

這些機會強大的原因在於它們製造出被迫的低效率。當公司分拆子公司時,機構投資者往往在理解之前就先賣出新公司。指數基金自動調整權重。分析師需要數月更新報告。這段不確定期造就了錯誤定價。這無關情緒或時機,而是關乎結構與行為。

根據 The Edge 研究,平均而言,分拆公司在前 12 至 24 個月的表現優於標普 500 指數數個百分點。 原因很簡單:獨立帶來專注,而專注帶來報酬。在一個充斥故事與炒作的市場中,結構性超額報酬仍是少數能獲得真正基本面優勢的途徑之一。

每一次熱潮之後

每一波熱潮都會留下泡沫與過剩。每個興奮的周期過後,資金最終都會流向先前被忽略的價值。網路泡沫之後是工業復興,加密熱潮之後,是能源與基礎建設,AI 浪潮之後,下一章將是企業修復期。

市場總是這樣重置,過熱之後必有重建。企業開始簡化架構、修正資產負債表、董事會被迫行動。這正是紀律型投資人默默累積報酬的時刻,而大眾還在等下一個「故事」。下一個牛市往往與前一個截然不同——它誕生於沒人關注的地方。這正是分拆、剝離與被低估重整案開始萌芽的時期——無聲無息,卻是下一輪價值創造的種子。

現在的市場布局

眼下情勢很明確,結構性變革重新成為焦點。Honeywell(HON-US) 完成了旗下 SOLS 的分拆,計劃再度分割成三間獨立公司。3M(MMM-US) 已將醫療業務分拆為 SOLV。GE Vernova(GEV) 自 2024 年 4 月起獨立運作,再次證明簡化架構仍是創造價值的有效路徑。

目前尚有超過 30 起企業分拆案排隊中。這些舉措標誌著企業思維的明顯轉變。管理層理解到,市場不再獎勵「規模」,而是「專注、資本紀律與現金流」。 龐大綜合企業的時代正走向終結。如今能創造價值的公司,是那些願意簡化架構、讓績效自己說話的公司。

行為 vs. 結構

多數投資人追著價格走,而非研究變化過程。他們盯著股價走勢,而非企業轉型。這正是結構性機會存在的原因。當公司宣布分拆或重整時,市場往往以恐懼與困惑回應。價格先動,理解在後。投資人賣掉他們不了解的東西,於是形成真正優勢所在的落差。

在這些情況下,優勢不在速度,而在理解。結構型投資人不追熱、不炒新聞,而是研究資金如何在企業內部流動,現金流、誘因與股權如何在結構變化時重新對齊。當群眾還在爭論宏觀趨勢時,紀律投資人早已專注於內部機制,創造長期價值。行為造成錯誤定價,結構修正錯價。 懂得從混亂走向清晰的人,能抓住認知與現實之間的利差——這正是「追隨市場」與「駕馭市場」的分野。

等待的紀律

錯過一波熱潮後,最難的事就是等待。多數人辦不到。他們焦慮、急於行動、想追上已經起飛的行情。而專業投資人深知,複利的來源不是頻繁操作,而是紀律。他們等待可量化的變化——分拆、重整與拆分,這些不是故事或主題,而是有明確時間表、具體數據與可見催化劑的交易。這讓投資人能量化價值,而非憑感覺猜測。耐心不是軟弱,而是一種精準。

投資人若想提前布局下一輪周期,可依以下步驟進行:

鎖定已宣布分拆或剝離的母公司。 不看新聞標題,而是閱讀申報文件,真正的訊號往往藏在細節裡。

研究內部人持股比例。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利益高度一致時,往往是公司股價未來表現優於市場的前兆。

關注自由現金流。追蹤分拆前後兩個實體的表現,以及資本如何再配置。

掌握進場時機。最佳切入點通常在分拆日後 30 至 90 天,當被迫賣壓與指數調整結束時。

你並未錯過 AI 行情,只是避開了人潮。這份克制讓你在結構性周期的開端就已站在有利位置。當別人回頭懊悔錯過的交易時,你已提前布局那些正在悄悄轉型的企業。當投資人重新擁抱基本面時,他們會稱之為「輪動」,你稱之為「準備」。

這個市場獎勵改變,問題在於,你是追著改變跑,還是先看見改變?AI 與七巨頭的故事回報了早期的信徒,但結構性超額報酬,獎勵的是有耐心的人。今天正在簡化、分拆、重新聚焦的公司,將是明日的複利成長者。當市場噪音消散後,留下的將是現金流、透明度與專注。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