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沒退!台積電10月營收增速放緩 外媒:進入理性成長階段

台積電 (2330-TW)10 月營收雖創新高,但年增率放緩至 17%,為近一年半最低,外媒指出,這項變化不意味人工智慧(AI) 熱潮降溫,而是市場進入「榮景消化期」。截稿前,台積電 ADR(TSM-US)周一 (10 日) 美股盤前股價上漲 2.15%,每股暫報 292.67 美元,全年漲幅已達 45%,顯示市場對 AI 周期的信心依舊。
根據該公司公告,10 月營收達新台幣 3,674.7 億元 (約 118.6 億美元),年增 16.9%。《彭博》指出,數據放緩反映投資人對 AI 供應鏈的可持續性產生分歧,一方面擔憂科技股漲勢已近高峰,但另一方面,各大科技巨頭仍大舉擴張 AI 投資,使市場仍充滿矛盾情緒。
《巴隆周刊》(Barron’s)分析,台積電是輝達 (NVDA-US) 最主要的 AI 晶片代工夥伴,單月增幅放緩不應被視為需求轉折,而可能與客戶下單時程調整有關。報導強調,台積電 AI 晶片營收預估將在 2025 年翻倍,未來五年年均成長率可達 45%,顯示中長線動能依舊強勁。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周訪台期間再度與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會面,據報要求增加 3 奈米晶圓產能。台媒估計,輝達 AI 晶片訂單可能推升台灣廠區月產能高達 50%。黃仁勳受訪時表示,公司業務「每月都在變得更強」,顯示 AI 晶片需求持續升溫。
儘管市場近期出現修正聲浪,部分投資機構甚至押注 AI 股將面臨回調,但主流觀點仍偏向樂觀。《彭博》引述資料指出,Meta(META-US)、Alphabet(GOOGL-US)、亞馬遜 (AMZN-US) 與微軟 (MSFT-US) 等 AI 巨頭明年合計資本支出將超過 4,000 億美元,年增約 21%,為 AI 資料中心建設提供長期支撐。
《巴隆周刊》評論指出,投資人不應被單月營收變化嚇到,AI 題材仍是支撐台積電估值的關鍵。
整體而言,外媒普遍認為,台積電營收放緩並非 AI 熱潮終點,而是高速擴張後的短期調整階段。隨著輝達、高通 (QCOM-US) 與蘋果 (AAPL-US) 等主要客戶持續下單,AI 供應鏈仍維持滿載,長線成長故事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