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AI很賺錢為何還要發債?華爾街最準分析師示警:泡沫第一層已被戳破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AI很賺錢為何還要發債?華爾街最準分析師示警:泡沫第一層已被戳破。(圖:Shutterstock)
AI很賺錢為何還要發債?華爾街最準分析師示警:泡沫第一層已被戳破。(圖:Shutterstock)

被稱為「華爾街最準分析師」的美國銀行首席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一期《Flow Show》報告中提出警告,稱市場花了整整一個月,才終於意識到,人工智慧(AI)熱潮背後,隱藏著愈加沉重的債務壓力。

就在一個月前,市場仍沉浸於 AI 的光環之中。然而,近期包括 Meta(META-US) 與甲骨文 (ORCL-US) 在內的大型科技企業接連發行公司債,使市場開始出現疑問:「如果 AI 真的那麼會賺錢,為何還要拼命借錢?」

更具警示意義的是,甲骨文的信用違約交換大幅攀升,代表債券市場已開始為其「違約風險」定價。

Hartnett 指出,這是 AI 泡沫第一次被債券市場明確「刺破表層」。

更引發市場震動的是,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還直接公開表示:「AI 革命需要政府補貼,否則我們撐不下去。」

這一句話,被視為揭露了整個 AI 故事中最脆弱的部分,即商業模式尚未真正自給自足。

目前,AI 相關企業的公司債利差已由 9 月的 50 個基點上升至 80 個基點。雖然看似變動不大,但卻代表市場開始要求更高報酬來承擔風險,與 2000 年網路泡沫時的前兆高度相似。

Hartnett 提醒說:「在 2000 年網路泡沫頂點前,美科技債券價格下跌了 8%。現在的 AI 債,正在重演這一幕。」

Hartnett 將泡沫破裂過程分為兩段:

  1. Watch Out(警戒期):危機訊號開始出現,但市場尚未恐慌。
  2. Get Out(撤退期):資金開始真正逃離。

他認為,目前市場正處於第一階段。

Hartnett 也列出了幾項值得警惕的風險:

  • AI 七巨頭市值占美股總市值的 40%,高度集中
  • 市場「由少數股票撐起」,廣度極差
  • 估值過高(AI 巨頭本益比動輒 45 倍)
  • 全球資金跟風湧入
  • 散戶熱錢持續湧入科技板塊

而真正進入「撤退期」的關鍵訊號,將是利率再度大幅上升或聯準會重啟加息。

更值得警惕的是,Hartnett 在本週《Flow Show》的結尾,將焦點放在美國就業數據的迅速惡化上。

今年累計裁員數量已超過百萬人,創下自 2020 年以來新高;而 ADP 統計顯示,過去三個月新增就業僅約 3 千人,幾乎停滯。

AI 產業的光鮮亮麗,正悄悄掩蓋著美國勞動市場正在快速降溫的事實。

Hartnett 建議,在經濟下行周期中,最好的衰退對沖工具是買零息債券(Zero-coupon bonds),因為當利率下降時,其價格反彈幅度最大。

Hartnett 的核心觀點清晰直接:AI 的故事還在講,但錢已經不夠用了。接下來的考驗,不是算力多強,而是現金流能撐多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