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AI終極泡沫警示!OpenAI、輝達與散戶狂潮如何推動一切崩盤?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AI終極泡沫警示!OpenAI、輝達與散戶狂潮如何推動一切崩盤?(圖:Shutterstock)
AI終極泡沫警示!OpenAI、輝達與散戶狂潮如何推動一切崩盤?(圖:Shutterstock)

本週,兩顆重磅炸彈幾乎同時在十月底引爆了輿論場。美國科技權威刊物《Wired》與老牌時政刊物《大西洋》(The Atlantic)不約而同發表了兩篇深度調查文章,分別題為《人工智慧:終結所有泡沫的終極泡沫》以及《人工智慧的崩盤將如何發生》。

分析指出,這可能是自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最重要的兩篇風險預警文章,且它們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印證,勾勒出一幅令人警醒的圖景:由矽谷與華爾街聯手烹製的盛宴,雖宏大華麗,但普通投資者卻可能淪為餐桌上的「菜單」。

其中,《Wired》文章作者 Brian Merchant 提出了激進觀點:「AI 可能是終極泡沫,一個終結所有泡沫的終極泡沫。」

他並非僅停留在「AI 有泡沫」的表面判斷,而是邀請兩位科技泡沫專家: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 Brent Goldfarb 與 David A. Kirsch,並採用其著作《泡沫與崩潰》中提出的四因子框架,對 AI 狂熱進行「CT 掃描式」分析。

結果顯示,AI 泡沫滿分 8 分,預示高度風險。

因素一:泡沫基石 - 不確定性

文章指出,一切泡沫的核心都是不確定性,而 AI 的不確定性史無前例。除了輝達銷售硬體「鏟子」外,主要 AI 企業仍未展示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OpenAI 的創辦人奧特曼(Sam Altman)甚至曾表示,他的策略是先構建通用人工智慧(AGI),再「直接問它如何賺錢」。

而 AI 巨頭的燒錢速度驚人,幾乎每次用戶查詢都在虧錢。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更指出,95% 的生成式 AI 公司尚未盈利。

Goldfarb 教授警告:「通常隨時間推移,不確定性會降低,但在 AI 領域情況並非如此。」

因素二:泡沫賭博 -「純粹標的」

在高不確定性下,風險投資者傾向押注「純粹標的」,即將公司存亡 100% 押在 AI 上。根據矽谷銀行數據,今年至今 58% 的風險資金流向 AI 公司。

投資者對 OpenAI、Anthropic、Perplexity 等企業追捧熱烈,甚至有分析師猜測,OpenAI 可能成為首個市值達兆級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這類「純粹標的」投資的最大風險在於,它形成了一個高度互相依存、彼此捆綁的生態系統:輝達 (NVDA-US) 宣布向 OpenAI 投資 1000 億美元,而 OpenAI 則依賴輝達提供晶片。

同時,OpenAI 依賴微軟 (MSFT-US) 的算力支持(雙方合作金額高達 100 億美元),而微軟又需要 OpenAI 的 AI 模型。

這構成了一個自我循環、自我加強的閉環,逐漸演變成一種「技術資本超實體」,整個生態的風險與影響也因此被放大。

因素三:泡沫燃料 - 散戶投資者

泡沫還需大量「新手投資者」參與,方能推動狂熱。

2000 年的網路泡沫如此,現今 AI 市場亦然。《Wired》指出,大批散戶透過 Robinhood (HOOD-US) 等交易平台涌入 AI 領域,2024 年輝達成為散戶買入最多的股票,全年投入近 300 億美元。

Goldfarb 認為,「在 AI 領域,每個人都是新手」,市場充滿未知,成為一個真正的賭場。

而當專家和散戶一樣「無知」時,市場就徹底變成了賭場。

因素四:泡沫火種 - 宏大敘事

最後,AI 泡沫的最核心驅動力是敘事。

《Wired》指出,AI 行業領袖宣稱 AGI 將能做幾乎所有人類能做的事,工作將被自動化、產業將被變革、癌症將被治癒、氣候問題將解決,幾乎無所不能。

這種敘事極具吸引力,如同宗教信仰,吸引不同投資者與合作夥伴,共同吹大泡沫。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