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電力需求風暴?經部掛保證:2032年前供應無虞 關鍵在「它」如期上線

面對台灣產業界面臨 AI 浪潮帶動的巨額電力需求,以及近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內外對電力穩定性的高度關切,經濟部長龔明鑫今(29)日受訪時給予明確且堅定的答覆。他強調,政府對於發展人工智慧(AI)所需的電力供應已進行了周延的規劃與審慎的估算,公私部門的算力已納入估算,足以支持台灣高科技產業在未來十年的發展需求,目前電力供應的首要關鍵在於所有新的發電廠,尤其是天然氣發電廠要準時上線。
龔明鑫指出,台電在電網配置和長期能源建設計畫中,早已充分納入了公部門與民間企業發展 AI 所需的龐大算力需求。這些需求不論是來自於大型資料中心(IDC)、超級電腦運算,或是半導體產業升級衍生的算力攀升,都已全數納入至 2032 年之前的整體電力供需估算規劃之中。
龔明鑫說明,目前電力供應的首要關鍵在於所有新的發電廠,尤其是天然氣發電廠的建置進度,必須能夠按照既定的時程如期、如質地投入上線營運。他強調,只要這些重要的天然氣機組能夠按時並順利地併網發電,在 2032 年之前的電力供應便能完全確保無虞,足以支撐國內 AI 產業的蓬勃發展,打消外界對於 AI 搶電可能導致缺電的憂慮。
龔明鑫指出,政府的視野不僅止於近期的目標。他表示,除了 2032 年之前的短期與中期規劃已完成估算與部署外,政府對於更長遠的電力需求也有更完善、更具前瞻性的佈局。針對 2032 年之後的電力供應藍圖,經濟部將持續進行長期且滾動式的佈局規劃,包含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強化電網韌性以及導入節能技術等多元策略。
龔明鑫強調,近期國際社會對於 OpenAI 等新興 AI 巨頭的崛起對全球電力帶來的高度需求,台灣亦高度關注。經濟部的布局就是要確保台灣在高科技與 AI 發展的全球浪潮中,能夠始終擁有穩定且可靠的電力基礎作為堅實後盾,避免電力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政府在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的雙重挑戰下,有信心維持供電穩定,全力支持台灣產業在全球 AI 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