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中國在核能的投資超「全球其他國家總和的兩倍」、美國遇挑戰

微軟 (MSFT-US) 共同創辦人比爾 · 蓋茲(Bill Gates)近日表示,在開發下一代核反應爐的全球競賽中,中國正迅速崛起,挑戰美國與其他國家的主導地位。
根據《彭博》報導,蓋茲指出,中國在核融合(fusion)與核分裂(fission)技術方面的研發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並透露中國在核融合領域的投資規模「比全球其他國家總和的兩倍還多」。
中國已在多項綠能技術領域建立領先優勢,包括電動車、太陽能板、電池製造及稀土材料。
而在核能領域,中國雖尚未取得壓倒性優勢,但正積極趕超,試圖在未來能源競爭中取得關鍵地位。
全球核能重燃興趣 面臨技術與監管挑戰
隨著全球對潔淨能源需求提升,核能再次受到各國重視。然而,產業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嚴格的監管審批、次世代燃料供應鏈建立,以及核融合技術能否真正實現「淨能量輸出」。
同時,AI 運算與資料中心的迅速成長也正推動全球電力需求上升,各國正加速尋找穩定的新型能源供應。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報告,美國資料中心到 2035 年預計將占全國總用電量約 9%,是 2024 年的兩倍以上。
《彭博產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則預估,這波能源需求將帶動核電投資暴增達 3,500 億美元。
蓋茲指出,核能有潛力成為資料中心與 AI 產業的主要電力來源,並有助於降低電價。
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普及,電力需求與能源成本持續攀升,再加上電動車與熱泵的廣泛使用,能源供應壓力將日益嚴峻。
他補充說:「從長遠來看,核分裂或核融合可能會成為最便宜的發電方式。」但目前而言,無論是核融合還是先進核分裂技術,成本仍高且尚未被實證。
蓋茲布局核能產業 美國政府重啟支持
透過他創立的氣候投資公司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蓋茲已投資多家核能新創企業,包括核融合先驅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與開發先進核分裂反應爐的 TerraPower。
與風能、太陽能等其他零碳能源不同,核能獲得美國政府明確支持。美國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在 10 月表示:「核能將再次變得炙手可熱。」
萊特曾任小型模組反應爐新創公司 Oklo Inc. 董事,後來加入能源部。
包括微軟與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在內的科技巨頭,已與核能新創簽署長期電力採購協議,以確保 AI 運算與雲端服務的穩定供電。
不過,蓋茲坦言,這些企業距離真正大規模供電仍有距離。
他指出:「核能要成為資料中心主要電力來源,恐怕要等到 2035 年,而且這還是在一切順利的前提下。」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