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終於殺進香港保險市場!阿里騰訊京東首次「會軍」香江 傳統險企慌了?

京東集團 (09618-HK) 近日低調斬獲香港保險經紀執照,此舉標誌著阿里巴巴 (09988-HK) 、騰訊控股 (00700-HK) 、京東中國三大網路巨頭首次在香港保險市場完成「會師」。
香港保險市場的熾熱程度,從數據可見一斑。今年首季,當地個人新單總保費高達 934 億港元,年增 43.4%,創歷史新高,摩根士丹利亦出具研究報告指出,同期年度化保費等值達 512 億港元,年增 25%,在高基期上持續攀升。
這場「保險盛宴」正吸引越來越多分食者,阿里、騰訊早已搶先佈局。2017 年,阿里透過雲鋒金融聯合螞蟻金服,以 131 億元收購美國萬通保險亞洲,拿下入場券,騰訊則聯手高瓴資本與英傑華人壽,隔年推出香港首家互聯網壽險公司 Blue,主打數位化保險。此後,螞蟻銀行、眾安銀行等數位銀行紛紛入局,背後股東陣容盡是阿里、騰訊、京東、平安、小米等中國科技巨頭,「遲到」的京東近期則以「京東保險」名義在香港招募合規負責人、保險顧問等職位。
事實上,京東早有伏筆。先前透過參股 Livi 銀行,已在香港數位保險分銷領域埋下觸角。此次直接申請牌照,標誌著其從「通路參與」轉向「主導營運」,未來將雙線並行,既依托數位銀行分銷,也構建自有產品體系。
中國科技巨頭之所以能在香港保險市場快速突圍,數位銀行的革新是關鍵。
目前,香港八家持牌數位銀行中一半已涉足保險銷售。眾安銀行 2021 年獲代理牌照賣 ZA Insure 產品;螞蟻銀行藉支付寶香港觸及海量用戶;京東系 Livi 銀行 2022 年起與中銀人壽、富衛合作推產品。
不過,根據香港保監局報告顯示,保險業數位化水準落後荷蘭、美國,前端服務在線,後端理賠、核保仍依賴紙本流程,但這恰好是京東等擅用科技優化體驗的巨頭突破點。
展望未來,香港保險市場成長潛力大。AInvest 預測,市場規模將從今年的 803.8 億美元增加至 2032 年的 1270.2 億美元,中國客源仍是主引擎,政策紅利則更值得期待。
若香港保監局推動的「保險通」計畫落地,允許港險公司在大灣區設服務中心,京東可藉物流體系與客戶數據,提供個人化方案,實現跨界融合。
總的來看,阿里佔先機、騰訊領線上、京東雙線並進的三足鼎立之勢已形成,這場較量已從傳統保險公司的地盤爭奪,升級為科技巨頭之間數據、流量、用戶體驗的全面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