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I熱潮中狂賺的華爾街高管們 也開始警告「AI泡沫」了!

儘管 AI 熱潮助推華爾街銀行創下交易與投行業務的紀錄業績,本星期多家大型銀行高管卻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對 AI 行業的過度狂熱發出明確警示。
高盛集團 (GS-US) 執行長 David Solomon 周二 (14 日) 在會議上暗示當前形勢與網路泡沫存在相似性,稱高盛意識到對 AI 基礎設施的巨額投資可能引發「部分企業蓬勃發展、部分走向失敗」的分化局面。
花旗集團財務長 Mark Mason 更直接指出,很難不認為某些族群有泡沫且估值過高。
這些表態的背景是銀行業正經歷創紀錄的季度表現。高盛今年第三季營收創下公司同期歷史新高,花旗五大業務營收亦全部刷新紀錄,部分成長動力便來自 AI 引發的市場興奮情緒。
但在這些警示聲中,華爾街銀行並未放慢 AI 佈局腳步。從美國銀行的虛擬助理「艾瑞卡」到摩根大通借助 AI 推進成本削減項目,各銀行均在積極探索技術應用。
華爾街銀行主管普遍強調,AI 應用尚處早期階段,真正回報需時間兌現。
摩根大通商業與投資銀行共同執行長特 Troy Rohrbaugh 表示,該銀行已在特定業務中試用 AI,但「真正的大收益將在未來實現」。
摩根士丹利財務長 Sharon Yeshaya 周三 (15 日) 也說,這項技術的應用潛力僅被觸及表面。
市場對 AI 泡沫的擔憂隨股價飆漲持續升溫。有觀點批評 OpenAI 與輝達近期的交易為「循環投資」,也就是大量資金湧入未經充分驗證的技術領域。
但 Evercore 創辦人 Roger Altman 認為,當前 AI 投資與網路泡沫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主要投資者是 Meta、亞馬遜等大型高獲利企業,而非當年那些缺乏永續性的新創公司,但 Altman 也提醒市場不可能無限期上漲。
一邊是業績創新高的現實,一邊是對泡沫的警惕,華爾街正站在 AI 浪潮的關鍵節點。正如 Solomon 所言,AI 既可能重塑產業格局,也暗藏分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