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帶動電力需求 開拓重工成資料中心新寵 三年獲利可增逾15%

人工智慧 (AI) 熱潮正快速滲透各產業,從晶片製造到重型機械皆受其推動。對重機製造商開拓重工 (Caterpillar) (CAT-US) 而言,這股浪潮正開啟新一輪成長動能。
雖然該公司以挖土與建設機械聞名,但其發電機產品如今因能為 AI 資料中心提供備援電力而受到分析師青睞。隨著全球資料中心擴張帶動能源需求,這項業務被視為推升卡特彼勒獲利的潛在引擎。
摩根大通分析師 Tami Zakaria 在週二的報告中指出,若以基本情境推算,未來三年 AI 應用可能為公司帶來每股超過 10 美元的額外獲利,但實際成長仍受產能限制。根據 FactSet 資料,開拓重工未來三年的預估每股盈餘約為 72 美元,AI 帶來的收益潛力相當於近 15% 的增幅。
開拓重工的發電設備隸屬能源與運輸(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E&T)部門,該部門 2025 年第二季營收達 78 億美元,占公司總營收 166 億美元,年增 7%。Zakaria 預期,隨著資料中心電力需求與價格上升,2026 年至 2028 年間 E&T 部門有望迎來雙位數成長動能。
她維持開拓重工股票「買進」評等,並將目標價自每股 505 美元上調至 650 美元,為華爾街最高水準,與 Melius Research 分析師 Rob Wertheimer 看法一致。週二開拓重工股價勁揚 4.5%,收於 527.47 美元,表現明顯優於標普 500 指數下跌 0.2% 與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0.4%。
根據 FactSet 數據,目前約有 50% 的分析師給予開拓重工「買進」評級,略低於標普 500 平均的 55%。分析師平均目標價約為 492 美元,低於現價水準,顯示近期股價強勢使市場預期落後。自今年以來,該股已累漲約 39%,過去 12 個月上漲約 28%。
雖然 AI 題材助長市場熱度,但分析師認為開拓重工近期漲勢主要來自建築與採礦市場的改善。預測顯示,公司 2026 年營收可望超過 680 億美元,較 2025 年的不到 650 億美元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