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26K的機會與挑戰

輝達等大廠再度合縱連橫 AI 基礎建設,有利台灣伺服器及台積電高階晶片供應鏈;而金價創新高、銅價站穩一萬美元,非鐵金屬價格震盪上升;低股價淨值比龍頭股逐漸獲得青睞,長假前雖湧現賣壓,但台股可用之兵不少。
【文/方亞申】
近一周來美國投資AI熱鬧非凡,輝達計畫花一千億美元鉅額投資 OpenAI;輝達將向 OpenAI 提供其資料中心運算所需的先進晶片與系統,協助部署總用電容量至少十GW、約四百萬至五百萬片GPU的AI運算基礎設施。輝達將提供 OpenAI 的 GPU,等於全年總出貨量,是去年的兩倍。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說,將利用與輝達合作所打造的基礎建設,將成果大量提供給個人與企業使用。
輝達預計明年底開始交付硬體,並在新一代平台 Vera Rubin 上部署首批運算系統。以 OpenAI 估值約三千億美元,屬於相當大的未掛牌公司,與輝達合作真的震撼了業界。
明年企業獲利仍兩位數成長
隨後不久,OpenAI 又與甲骨文及軟銀追加在美國所投資的星際之門(Stargate)資料中心數目,將在美國新增五處星際之門資料中心基地,總規模超過五.五GW,加上已啟用的德州阿比林(Abilene)標誌性園區及 CoreWeave(輝達黃仁勳本就有投資)的合作專案,星際之門計畫總規模已達近七GW,整體投資超過四千億美元,預期將提前完成五千億美元、十GW的目標。
而圍繞在近期鉅額說要投資AI基礎建設中心點,就是輝達、甲骨文及 OpenAI 三家公司,三家公司總市值加起來超過五兆美元。雖說輝達投資 OpenAI,OpenAI 再下單給甲骨文,甲骨文再向輝達買AI晶片,看起來就是三角循環,所以資本市場不少人抱以懷疑態度,甚至出現泡沫說,股價先漲後跌。不過軟銀股價卻創歷史新高。
美國AI投資市場喊過熱,但另一邊,中國雲端巨頭阿里巴巴宣布正積極推進三八○○億人民幣(約一.六兆台幣)的AI基建,並規劃追加更大的投資,股價則以大漲因應。
美、中都在挹注巨資在AI基礎建設,阿里巴巴及軟銀股價都有創歷史新高,輝達也在歷史新高附近,雙方在資本市場及AI投資互別苗頭,但是輝達才是主要提供軍火—AI GPU 正主,輝達不像過去高總市值公司為進一步推高市值而併購其他重要公司,轉而以投資其他具有價值公司來加值自身身價,否則在CSP大廠公司如亞馬遜、谷歌、臉書、微軟、xAI 等各自都有自行設計晶片,向 ASIC 如博通等業者尋求協助,不讓輝達持續幾乎獨占市場下,輝達此舉或許這也是替未來總市值向五兆美元挑戰的布局,但是需要時間。
不過,只要輝達訂單出貨不成問題,加上CSP大廠公司就算是尋求 ASIC 業者協助,最後還是要由晶圓代工做成AI晶片,然後再整合AI伺服器出貨,這些都是對台灣有利的,趨勢上未見改變有人可大量取代台灣業者。所以外資也預估台灣明年企業獲利仍有十五%左右成長空間。
第四季恐有結帳賣壓
看看最新公布的八月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生產指數,皆創歷年同月新高,連十八紅,年增率為十四.四一%與十五.四八%。資訊電子方面,電子零組件業年增三一.五二%,其中積體電路業年增三五.八六%,雙創歷年單月新高,也是連續二十個月正成長;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三.八%,寫歷年同月新高,且為連二六紅。不過傳統產業方面,基本金屬業、化學材料及肥料業、汽車及其零件業、機械設備業皆呈現年減,而電子業也不是都好,可攜式電腦、其他電腦設備及零組件等產品外銷減少,所以可以說真的是AI相關供應鏈幾乎是獨好。(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7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